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8-08-14王雪英
王雪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强化学习印象,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抛砖引玉,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
数学具有技巧性、灵活性,也正是因为数学的“灵动”与“多变”,使数学变得十分有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研究与深入数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过去的错误即是将来的智慧与成功,在错误中积累的经验,往往比在正确中获得的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教育学生,不仅能让学生不重走弯路,避免再次犯错情况的发生;还能在错误中吸收教训,获得启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一、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成功的教育不在于强制性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在于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规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逃避、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绪,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数学,继而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与知识。教学过程中,利用错误资源即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比如说,在教学“长度测量”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了如下题目:小明同學今年8岁,则小明同学的身高应是?A(1.3)、B(13)、C(130)、D(全都对)。学生们在看到题目以后,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笔者让学生们安静下来,然后问选择A的同学:“为什么选择A选项?”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小明同学身高1.3米,所以我选择A选项。”笔者点头示意学生,接着询问B选项的学生,学生回答:“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3分米。”而选择C选项的同学则回答:“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30厘米”。最后,选择D选项的学生回答道:“老师,我认为他们选的都对。因为题目并没有明确长度单位,因此答案都是对的。”笔者接着对学生们说:“是的。我们在学习长度的单位之后,应该在具体的长度测量时使用准确的单位。也只有明确单位,才能真正反映出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因为错误而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们整体参与性、积极性都较高,而以错误的对立性反馈,给予学生深刻的印象,因而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把握更加深入,教学效果良好。
二、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重在思考,在思考过程中理顺思路,找到方法,从而求出最后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所在,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教师可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比如说,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时,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背诵公式,而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平行四边形,并对学生们说:“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X宽,也就是两个邻边相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不是也可以用两个邻边相乘?”笔者说完以后,发现学生们有的托腮凝思,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拿出纸笔计算。讨论五分钟后,有学生肯定的回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两个邻边相乘,这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算法是相同的原理。”话音刚落,有学生反驳道:“不对。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不能用邻边相乘的办法。”笔者在学生们争论后,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从不同之处入手,继而解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最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反推长方形及正方形的面积算法。在这样“反向”的推导下,学生们恍然大悟,而对这三个图形的知识把握更加全面与具体。
三、利用错误资源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以错误资源的利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转变思想,从“管理下学习”转变为“管理自己学习”。教学实践表明,能自主开展学习的学生,其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学生不会采取逃避及忽视的处理办法,而是认真的加以研究,反复的计算和思考。在“苦苦寻觅”无果后,学生才会求助于同伴或老师,从而顺利的解决疑惑,获得知识,积累了对同一类问题的解决经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题,笔者会要求学生在第二次作业里面重新再做一次。如学生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计算错误,笔者会在作业上鼓励学生认真计算;如学生是因为方法不对而导致出现错误,笔者会在作业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或切入角度,从而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小学数学在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循,数学学习不应脱离现实生活而单一存在。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以致用,不仅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将数学课堂进行延伸,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利用错误资源与生活相互关联,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往往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
6至12岁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虽然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敏捷,但学生缺乏学习的柔韧性,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或困难时,学生很难继续坚持,旋即被有趣的事物吸引而离开。基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教师在课余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构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思考和实践,不要害怕和逃避错误,正视错误,从而养成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魏延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17(08)
[2]邹小红.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