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基金怎么了
2018-08-14宋怡青
宋怡青
华商基金高层动荡。7月12日、13日,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接连发出两则公告,总经理梁永强、副总经理陆涛先后辞职。梁永强一度是华商基金的顶梁柱,为旗下经验最丰富的基金经理,任职时间为9年。
华商基金整体表现差。
对华商基金来说,人事变动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纵观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可能没几家比华商基金日子更难过。从2016年开始,华商基金就深陷业绩泥淖。梁永强、陆涛的出走,也与业绩不佳直接相关。
首先是连续多个季度亏损,并且越演越烈。2017年华商合计亏去了基民14.76亿元,在12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
投资亏损带来了净利润断崖式下跌。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华商净利润2017年仅为1.22亿元,2016年全年为2.07亿元,同比减少了41%,较2015年的5亿元,锐减了75.6%。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华商旗下49只权益类和债券类基金,仅有华商研究精选实现了4.05%的收益,其余48只基金全線飘绿。折戟的背后,是投资的接连“踩雷”,债券信用违约,还有重仓垃圾股。
过去两年,华商基金发生了什么?这从梁永强的离任中可见一斑,内部动荡、团队不稳、投研羸弱。梁的继任者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重振旗鼓?
华商基金也曾风光一时。作为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它曾以投研闻名于业内,也是公募基金金牛奖的大赢家,仅2015年就收获了5座奖杯。华商基金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1亿元,由三家股东投资组建,分别是华龙证券持股46%,华电集团财务公司持股34%、济钢集团持股20%。
业绩惨淡
233亿元,这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华商旗下管理基金的规模。而2017年底的数据为380.81亿元,下降了近四成,如果与去年同期的430.22亿元相比,则缩水近一半。
资产跳水的同时,是基金净值的跌跌不休,华商基金旗下基金几乎无一幸免。以债券基金为例,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商旗下的14只债基金都在亏损,亏损最高达32.57%。同期债券基金平均上涨1.52%。
截至今年二季度,债券类基金业绩跌幅前十的名单中,6只是华商旗下基金,排名倒数第二至倒数第七。其中4只基金跌幅超过20%。
如此惨淡的业绩,直接导致投资者大量赎回。根据Wind的统计数据,其中华商稳定增利债券C的净资产规模由去年年末的10亿元滑坡至今年6月末的1.99亿元。华商双债丰利债券A的净资产规模已经由去年年末的21.2亿元骤降至3.01亿元,该基金曾为业内明星,规模最高峰时曾突破了百亿元。而华商稳固添利债券C截止到今年年中的净资产规模仅为0.06亿元,较2017年年底缩水66.7%。今年一季度,该基金一度曾经连续2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甚至面临清盘的危机。
在固定收益类基金中,华商曾一度独领风骚,2015年华商旗下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平均回报全行业第一。如今却成了反面典型。根据济安金信的评级结果,今年一季度华商基金在64家有3年纯债型基金管理经验的基金公司中,整体表现极差,盈利能力、业绩稳定性、规模适度性都极差。
债券类基金全军覆没,华商权益类基金的表现同样难如人意。华商旗下目前有两只股票型基金,为华商改革创新和华商上游产业,今年上半年单位净值亏损都超过10%,只略好于大盘。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11.89%;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4.73%。
而华商旗下33只混合型基金仅有8只跑赢市场平均值,5只实现了正收益。今年上半年共有49只跌幅超过20%的混合型基金,其中5只来自华商基金。
同样的净资产也遭遇了大幅缩水,比例都超过三成。其中以华商新常混合最为惨烈,截止到今年6月30日,这只基金的净资产规模为2.09亿元,较2017年年底的4.25亿元缩水一半多。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业绩不佳导致机构投资者纷纷撤出,而规模的暴跌又会反过来影响基金的正常运作,导致业绩更差。
投研不足
收益一落千丈、规模急剧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华商旗下基金的投资频频“踩雷”,这表现在接连遭遇债券信用违约事件,以及重仓的垃圾股大跌。
以曾经的明星基金华商双债丰利为例,投资的多家债券出现信用违约。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华商双债丰利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中,“15华信债”的公允价值为1.48亿元,占其基金净资产的24.18%。“15华信债”在违约停牌前已经大跌32.65%。
华商双债丰利踩到的另一个雷,是凯迪生态。今年5月,凯迪生态发布公告称,截至5月7日,“11凯迪MTN1”因无法足额支付中期票据本金及利息,构成违约。“11凯迪MTN1”也位列华商双债丰利债券A第五大持仓,占比为6.49%。
凯迪生态的公告一出炉,华商双债丰利债券A单日净值下跌3.99%。5月22日又再次暴跌9.13%,创下其今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前述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债券类基金要尽量分散投资,单只债券在整个组合中的占比不能太高,这样才能规避“踩雷”带来的损失。
而在遭遇债券违约之外,华商还接连重仓垃圾股。在*ST华泽事件中,华商无疑是受伤最深的公募基金。Wind的统计表明,2017年四季度,华商智能生活持有*ST华泽100万股,排在了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第八位。
今年年初,*ST华泽(000693.SZ)多次公告称公司股票存在被实施暂停上市的风险,随后又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行政处罚。而此前华商基金就曾公告,自2018年2月1日起,对公司旗下基金持有的*ST华泽股票进一步调整估值,下调到0.55元。这也创下了公募下调之最。
祸不单行的华商基金还在去年底不幸踩中了ST巴士(002188.SZ)。2017年12月25日,ST巴士发布公告,因实控人王献蜀失联,导致重组失败。同日股票复牌,该股随后一周内4次跌停。ST巴士2017年三季報显示,华商基金是唯一一家持有该股的公募。
更糟糕的是,华商基金旗下多只基金持仓重叠,更是拖累了整体表现。比如除华商智能生活外,华商稳健双利从2016年一季度就开始持有*ST华泽。两年以来,该只股票在华商稳健双利基金中的占比从1.31%上升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5.08%。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ST巴士身上。华商基金旗下的华商领先企业、华商策略精选、华商优势行业共同持有ST巴士5.56%的流通股本,前两只产品分别为第二、第十大流通股股东。
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撰文指出,同一家公司的债基产品通常由同一个团队管理,持仓存在重叠的可能性,当公司旗下产品的持仓出现负面事件后,旗下同策略类产品(如同高风险债券投资策略)的风险暴露情况值得特别关注,对是否存在延伸风险应进行充分评估。“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获取超额收益固然重要,规避风险显然更必要。”
前述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频繁“踩雷”基金经理难辞其咎,反映的是其投研水平有问题。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应该深度分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即便该公司隐瞒问题或者出现虚假披露。
人才荒
投研不足,只是华商基金人才荒的一个表现。
华商曾经以投研见长,而一位接近华商基金的人士透露,目前华商基金研究部比较薄弱。从天天基金网披露的资料来看,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仅有梁永强和梁伟泓两位基金经理,其余为相关管理人员。这样架构的投委会在投资管理中实际起到的作用,让市场存疑。梁永强自2004年以来就是华商基金筹建组成员之一,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在公司投资策略中话语权较大,是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核心人物。
作为公募界曾经唯一一名担任基金经理的总经理,梁永强离职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佳。
梁永强曾管理着华商的四只基金。这四只本应风格迥异的基金去年却全部固守军工板块,导致巨亏。其中华商未来主题混合在其任职内亏损超过三成,而同风格基金平均回报率则为47%,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回报率也为42.76%。在2394只同类基金中,华商未来主题混合排名倒数第九。
梁管理的另外三只基金过去一年的净亏损也从13.94%到26.18%不等,同样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垫底。因此梁永强也被市场质疑“廉颇老矣”,“懒政”不作为。前述基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梁永强既做管理又做投研,且一拖多,投资方面难免顾此失彼。华商旗下共有54只基金,由21名基金经理管理,这意味着平均每人管理2.57只基金。
此次梁永强离职,昔日华商的“五虎”悉数离场。老将不断流失,新人却无法挑起大梁,华商基金当下的处境如何改变?华商官网信息显示,其基金经理中有13位任职年限在3年以下,有4位基金经理接手不足一年。
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与梁永强的改革失败有关。有接近华商的人士透露,梁当年的事业部改革由于股东方的反对早已名存实亡,其力推的基金经理培养机制也并未奏效。
梁永强曾公开表示,“资产荒”本质是“人才荒”。因此当年华商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事业部制改革以及目标责任制,目的是通过更加清晰化的制度安排和培养路径,保证华商未来能源源不断涌现出好的基金经理。
为了解决人才衔接问题,华商也曾经将一批基金经理助理直接升任基金经理。前述接近华商的人士表示,有很多80后甚至85后,这群人思维活络,策略灵活,但是毕竟经验不足,甚至没有经历过牛熊市的转换。
今年上半年跌幅超过20%的权益类基金中,属于华商基金的4只中有3只的基金经理是高兵,市场也不断喊其“下课”。华商官网资料显示,高兵2010年2月加入华商,2015年先后开始管理这三只基金。
随着梁永强的离去,华商的投研将重新洗牌。但如何实施有效激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华商基金急需解决这些问题。
前述基金业内人士称,股权激励无疑能很好地吸引人才。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公募基金在内部推行了股权激励制度,天弘基金首个实现了全员持股,博道基金的股东名单中也出现了4个员工持股平台。
但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归根结底是为公司战略服务的,一家公司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激励制度、将哪些员工纳入激励范围,还是要看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华商基金的战略目标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