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经济的“稳”与“好”

2018-08-14刘琳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经济

刘琳

时值年中,中国经济亮出了上半年成绩单。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指出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2018年7月10日,繁华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入均可支配收人14063元,同比名义增长8.7%。

在稳中向好态势延续的同时,一些变化也在反映着宏观经济未来的前景。半年报详细数据显示,上半年部分需求指标增速有所波动,而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有增无减。

如何通过这些延续与变化,透视中国经济基本面?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之下,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稳健,质量如何不断提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观察大国经济要看全局,准确看待短期数据升降之“形”,准确把握经济长期向好之“势”,方能察形辨势,拨云见日。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大国经济须辨大势,认清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的基本面,方能明晰方向,坚定信心。

稳在何处

风云诡谲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上半年的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彰显中国经济底气。

“稳”字从经济增速、就业、居民收入、物价、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调控的几大目标上,均有体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经济增速保持平稳的同时,就业形势也吃了定心丸。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这个水平是2016年国家统计局建立全国劳动力月度调查制度以来最低的水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

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则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提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义增长8.7%。“值得关注的,是更能反映大多数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中位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徐洪才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2018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同比名义增长8.4%,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长。

6月24日,央行发布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次降准决定,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字不仅体现在总量的变化上,内部结构也更趋平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02。

物价方面,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0%,比去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这说明物价涨势温和的同时需求保持稳健增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说。

国际收支也呈现趋稳态势,7月9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6月份,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1121.29亿美元,较上月增加15.06亿美元,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回落。

好在哪里

从发展态势来看,企业效益、消费能力、经济活力等一系列指标,都释放出经济形势“向好”的暖色调。

经济好不好,企业感受最直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7%,增速比4月份加快了2.7个百分点。

细分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五个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近70%。

这些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持续显现,企业成本有所下降,比如1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5元,同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去杠杆不仅能够化解企业负债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息等各方面成本。”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祝宝良对记者说。

利润增长的另一方面原因在市场需求端。产成品存货周转加快、价格上升是近几个月上述五大行业的销售特点,比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2天,而PPI同比涨幅则连续三个月抬升,6月同比上涨4.1%。“这些行业多属于上游能源和原料行业,它们产品需求的增长,意味着中下游比如制造业等行业的生产动能也在增加。”马晓河说。

这一推测得到了数据的印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6.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点。

相对于投资,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显著。祝宝良表示,“从过去三年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大踏步提升,跟投资贡献率之间的差值也不断扩大。”

2018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得以延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横向来看,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7.1个百分点,纵向来看,相对于2017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64.3%的贡献率,上升了14.2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从过去的总量规模转变为更注重效益。所以,单位GDP对应的成本,就成为重要的观测点。”马晓河表示。

以单位GDP能耗为例,2018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这意味着下半年只要保持同样的节能减排力度,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GDP能耗下降3%以上的目标,就可以完成。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在2018年上半年也展现出比GDP更快的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比GDP增幅高出1.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上半年同比增长8.8%,比GDP增幅高出2个百分点。

新动能接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中国亟须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打造支撑未来增长的新引擎。透过半年报,可以看到在中国经济的宏大版图中,一些变化正悄然发生。

从工业结构看,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23.9%,集成电路增长15.0%。

再看服务业。1至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增长不是简单依靠餐饮等行业,具有新动能色彩的服务业是上半年服务业增长强劲的排头兵。”马晓河说。数据显示,1至5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17.5%和15.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2.4、5.0和4.5个百分点。

新动能的另一个体现,在于新的市场主体竞相成长。今年上半年,我国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81万户,比2017年全年的日均1.66万户增加0.15万户。

更多经济主体入场,得益于政策的培植。回顾过去半年的经济政策可以发现,“减”与“简”成为政策的两大亮点,“减”即减负,“简”即简政。

这从上半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就可见一斑。今年1月3日,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将重点落在“减负”上,部署了进一步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大力推动降电价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

此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陆续推出了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进一步减少涉企收费的政策,在企业新购进研发仪器等方面推出7项减税措施,并通过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举措,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

“简政”也是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频词。比如,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企业开办时间压减一半以上,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及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等,为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打造了一个更为便捷的环境。

“新经济因素快速成长,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将使中国经济增长保持更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王远鸿对记者说。

夯实向好势头

上半场稳得住,下半场能否更进一步?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稳中向好的同时,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风险因素也在积聚,2018年下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点,内外皆具。

“外部环境确实有很多的变数,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有所上升。”毛盛勇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这对世界经济复苏会构成一个重大的挑战,对我们来讲也增加了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加息以及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可能加剧国内股市、债市、汇率波动。

从内部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系列矛盾正在凸显。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表示,金融严监管导致影子银行融资断崖、地方债发行节奏较慢等因素,导致2018年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幅仅7.3%,而去年同期水平为21.1%,增幅明显收窄。

在强监管的政策影响下,市场流动性风险也呈上升态势。7月13日,央行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

在流动性相对紧张的环境下,上半年已有多家企业债券出现违约。“债券违约增多,就会导致银行的风险控制更严,从而导致流动性进一步收紧,那些本不存在违约风险的企业,可能也要被动面临融资成本的提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但值得欣慰的是,民间投资在今年上半年表现抢眼,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成为稳定投资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与之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为6.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

“这是中国经济自发增长动力的体现,表明中国实体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健康、向上的态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

与此同时,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为应对内外部风险,充分发挥出中国经济的自发动力,未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发力都将更具针对性。

货币政策仍定位于“稳健中性”。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运行。

定向释放流动性的政策已经开始。6月24日,央行发布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次降准决定,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一步如何在去杠杆和保持市场流动性方面走好平衡木,仍然是货币政策面临的重点。”赵锡军表示。

财政政策方面,则将更加突出“积极导向”。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53.2%,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但从增速来看,7.8%的同比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了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收窄了9.1个百分点,成为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增幅收窄的主要因素。

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着力解决存量资金闲置、预算资金下达慢、预算绩效评价不到位和财政资金挤占挪用等问题,使公帑花出更大效益。

同时还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地方统筹比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改革,并且在监管地方融资平台、PPP等方面的同时,给地方债发行进一步开前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说。

产业发展方面,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基建投资增速在上半年放缓,影响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这说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虽然形成,但不够强大,新旧动能的接续任务依然艰巨。

“未来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力求平衡的同时,还将通过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动能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徐洪才说。减税、简政,以及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都将继续成为未来推动新动能的政策重点。

猜你喜欢

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读中国经济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Out of time
经济
经济年度人物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