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列世界遗产的协同管理:中国丹霞

2018-08-14肖时珍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丹霞遗产地世界遗产

肖时珍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副教授、博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系列世界遗产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逻辑联系清晰的组成部分组成的世界遗产。如果所有的组成部分均位于同一个缔约国境内,则称为本国系列遗产;若位于不同缔约国境内,可相连或不相连,则称为跨国系列遗产。截至2018年7月,全球共有1092个世界遗产,其中跨国系列遗产 37个,本国系列遗产的数据尚未完全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远远多于跨国系列遗产的数量。在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3个,没有跨国系列遗产,但本国系列遗产占比大,仅自然遗产就包括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新疆天山等。对于系列世界遗产的管理,需有别于非系列世界遗产,两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对系列遗产协同管理的要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管理体制部分特别指出:如果是系列遗产,能确保各个组成部分协调管理的管理体制或机制非常必要。

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概况

中国丹霞是由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六个片区组成的系列遗产,于2010年8月2日经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丹霞”是指在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于陆相沉积的红色砂砾岩 (也称为“红层”)的一种自然景观。这种地貌发育于陆相红层,受内力(包括抬升)和外力(包括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其演化过程以特殊的岩石序列、构造背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侵蚀过程和地貌为特征。中国丹霞于丰富的暖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层砂岩地貌特征是无与伦比的,包括壮观的红色崖壁和一系列侵蚀地貌,引人入胜的天然石柱、石峰、沟谷、峡谷和瀑布等。中国丹霞也以其红石、绿树、碧水、白云构成的自然美景而著称。遗产地崎岖的地貌有助于保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六个片区都拥有这类阔叶林。丹霞地貌的自然特征形成了强烈分割和孤立的沟谷与山顶生境,拥有许多动植物物种,包括具有保护意义的特有、濒危和受威胁物种。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中国丹霞满足的世界遗产评价标准为(vii)和(viii),价值陈述为:

标准 (vii):中国丹霞具有显著而独特的自然美,构成罕见自然美的红色砂砾岩被塑造成了壮观的石峰、石柱、崖壁和峡谷,与繁茂的森林、蜿蜒的河流和宏伟的瀑布一起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红色岩石、绿色森林和蓝色河流形成的强烈对比是中国丹霞的突出特征并赋予其景观感染力。长久以来,中国丹霞组成地被大众和学术界所推崇,更受到艺术家的赞美,她是中国最重要的风景特质之一,甚至还有宗教圣地的意义。自古以来,有无数的绘画、诗歌和文章赞美这些不同寻常的丹霞美景。

标准 (viii):与其他类似区域相比,中国丹霞是世界上暖湿气候条件下红层地貌的杰出范例。自中生代晚期以来,由于有利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中国丹霞区域较之世界其他任何地区,保存和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暖湿气候条件下红层地貌的形态、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六个组成地是丹霞地貌从“最小侵蚀”到“最大侵蚀”演化的最佳例证,清晰展示了一个从“青年期”到“中年期”再到“老年期”的地貌序列,每个组成地都展示了一个特定阶段的典型地貌特征。中国丹霞包含了一系列完好发育的红层地貌,如石峰、石柱、平顶山、单面山、崖壁、沟谷、洞穴和天生桥。在内力(包括抬升)和外力(包括风化和侵蚀)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丹霞展示了暖湿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于大陆(陆相)红色砂砾岩自然景观现象的诸多不同特征,不仅展示了与地质营力相关的地貌系列,还展示了它们的形成过程。

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的协同管理

中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国丹霞的保护管理工作,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2014年及 2017年开展的两期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展望中,中国丹霞世界遗产都位于最好的一级“好”类。除了各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外,作为一个系列世界遗产,中国丹霞在协同共管方面也树立了一个典范。

早在 2010年 10月3日,在“中国丹霞”成功申遗两个月后,中国丹霞申遗办便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上报关于成立“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委员会”的请示(丹霞申遗办字〔2010〕11号),拟成立“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委员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单位和专家委员会组成。主任委员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由牵头单位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广东、福建、江西、贵州、浙江 5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领导担任,委员单位由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机构组成,其他国内丹霞地貌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自愿加入该委员会。

2011年8月2日,由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协调领导小组主办、泰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承办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泰宁举行,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下,负责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资源整体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进度督促。

1.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国家有关要求,组织研究和规划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发展计划,制定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IUCN总部和国际相关组织,做好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整体保护、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收集整理、指导编制中国丹霞自然遗产保护监测报告。

3.对中国丹霞系列保护地的保护状况进行技术指导、评估。交流各丹霞遗产地保护管理经验,推介典型,通报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限期整改的指导意见。

4.帮助并指导中国丹霞系列遗产地保护、规划、建设工作,对各系列遗产地的规划编制、建设选址、建设方案等重大项目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批前进行技术咨询。

5.宣传和普及中国丹霞遗产知识和保护法规。指导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保护地管理者和民众的保护素质。

6.着力打造中国丹霞整体形象,征集、制定和推广中国丹霞的形象徽记,制定中国丹霞整体展示的办法和措施,推进中国丹霞系列遗产地旅游业发展。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等部门和专家委员会,制定议事规则、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总结和研究保护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可随时召开会议研究和商榷。

从 2010年至今,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委员会已经连续召开了八次工作会议,每次工作会议上的主要议题都会涉及中国丹霞各遗产地交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的保护利用状况、问题及建议,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下阶段的整体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工作设想等。

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还积极主导,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 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六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共同商议,在中国丹霞申遗成功 2周年之际,成立“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志愿者联盟”,共同制定联盟章程,定期组织志愿者们开展护遗交流活动。

为做好世界自然遗产定期评估基础工作,根据联合国 34届世界遗产大会 8B1号文件和世界自然遗产定期报告主要内容,做好编制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定期报告的基础工作,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也到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各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检查评估。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的设立,对于加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科学利用、促进中国丹霞景区整体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协同共管建议

中国丹霞是中国目前涉及省份最多的系列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的压力和难度很大。在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的带动下,六个世界遗产地加强交流合作,深入研究中国丹霞的科学价值,遗产地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丹霞的协同共管,建议如下:

第一、建议尽快完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针对性科技支撑。2010年 8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中国丹霞的决议 (34COM 8B.1)中明确提出:“要求缔约国翻译和提供有关中国丹霞现象的主要科学研究成果,积极推动中国丹霞现象和更为普遍的红层砂岩地貌的国际科学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议在中外关于丹霞地貌研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完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丹霞地貌基础研究、国际对比研究及中国丹霞的地质地貌研究。该专业委员会也能长期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针对性科技支撑。

第二、建议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尽快组织开展《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评估及修编工作。2009年1月,中国丹霞正在申报世界遗产,《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2008-2012)》作为申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件,与其他申报材料一并报送了UNESCO世界遗产中心。时至今日,该规划已经过期多年,急需开展评估及修编工作,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今后的保护管理指明方向。

第三、建议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组织开展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及监测工作。世界遗产监测工作被认为是实施世界遗产全球战略尤其是可信度建设的重要保障,监测被分为反应性监测和定期监测两大类,反应性监测是一种被动的、具有负面因素的监测。世界遗产中心要求缔约国组织世界遗产地管理机构每 6年提交一次《定期监测报告》,告知遗产中心每个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管理监测状况。无论是何种层面的监测,都需要实际的监测数据。因此,建议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组织开展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并组织各遗产地按指标体系实际开展监测评估工作,为中国丹霞的保护管理以及向世界遗产中心报送监测报告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丹霞遗产地世界遗产
初见丹霞·黄河之水
A New Bamboo Variety from Danxia Mountain and Morphological Supplement to 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oides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大自然的奇观:中国丹霞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