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2018-08-14赵一凡艾小青
冯 虹,赵一凡,艾小青
(1.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2.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124)
一、问题提出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量农民工为了谋求自身发展来到城市中定居。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城镇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则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国外出的农民工中,流入地级市及以上等级城市的农民工有11 190万人,占外出总量的66.3%。其中,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有80%流入地级市及以上的大中城市;省内乡外流动的农民工有54.6%流入地级市及以上的大中城市。可见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着大量的农民工;同时,农民工市民化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中,环境质量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长,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多地出现严重的雾霾现象,PM2.5指数多次“爆表”。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对于城市的整体评价,也间接地影响着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
本文以不同区域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空气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相关文献分析;第三部分确定研究样本与选取数据;第四部分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在第五部分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及启示。
二、相关文献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安身立命,进而逐渐转化为市民。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推进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在自我价值观念、社会地位、权利、生活方式以及他人认同度等方面向城市市民的一种转变,进而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权利方面与城市居民获得相同的待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测得“若每年农民工市民化增加一千万人口,可将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约一个百分点”[1]。可见,农民工市民化也促进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概念的提出,涌现出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于传统的侧重于“物”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把“人”作为侧重点,其中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成为主要研究对象[2]。农民工在融入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阻碍。刘传江(2013)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以及人力、社会、权利和财力资本的缺失,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作为农民工融入社会的动力之一,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城市发展[3]。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以及促进就业的社会政策也直接提升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4]。
在诸多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迁入地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之一,而这也是城镇化进程中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5-6]。其中,空气污染问题成为当下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朱志胜(2015)认为城市空气污染抑制了流动人口的劳动力供给[7],但对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影响较为有限[8]。
当前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每年依然有大量农民工为了维持生活涌入经济较为发达但环境质量较差的城市中。中国推进城镇化应结合自身实际,避免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在现有环境水平的约束下,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推动空气污染治理,切实帮助农民工群体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9]。
(二)国外相关研究
农民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所提出的概念,在国外缺乏针对性较强的研究。但农民工市民化实质来源于人口的流动迁移,在该方面国外的研究较为成熟。
传统的研究模型着重从收入角度入手,认为行业间、城乡间工资差异的存在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10-11]。人力资本理论则强调教育、技能培训以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促使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只有当收益高于成本时,劳动力才会发生迁移行为[12]。
近年来,国外学者针对人口迁移问题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巴雷特和麦卡锡(Barrett & McCarthy,2008)将中国和墨西哥作为劳动力流动的发展中国家代表进行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迁移是非长期且反复进行的,且迁入地与迁出地之间的收入、生活条件差距较大[13]。索林格(Solinger,2007)将中国农村流动人口与世界其他国家非合法居住流动人口进行对比,认为户籍制度是阻碍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14]。黑尔(Hare,1999)将人口迁移与接受教育程度联系起来,发现是否接受正规教育对劳动力迁移影响不大,而技能水平越高,做出迁移的概率越大[15]。
(三)简要评述
纵观已有的文献研究,有关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在研究力度、所覆盖范围以及深入性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已有研究对于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界定不同,对于因素的描述及其影响量化分析较少。针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的成果多以包含多种因素的形式出现,而有针对性地选取并研究某个特定因素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的文献则较为少见,尤其是选择空气质量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其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的文献更是几乎没有。
已有的文献所选取的数据多为研究者参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微观个体数据,样本容量、覆盖面以及置信度难以全面概括大范围的研究对象。将社会调查数据与国家发布的宏观数据相结合的论文十分少见。
综上所述,本文以新的研究角度,从空气质量的视角出发,探究其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同时,将国家卫计委2015年所做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的微观个体数据与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平台发布的空气质量宏观数据相结合,分析不同区域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所受影响的差异性,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数据选取与描述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3月设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每年会对全国流动人口展开动态监测调查。调查涵盖了流动人口的社会状况、就业情况、社保参与度、婚育与住房状况以及社会融入等内容。本文所选取的微观个体数据即为2015年进行的调查所涉及的部分数据。
此次调查从不同角度出发,按照分层次、成比例的方法进行样本的采集,总样本量约为20.6万人,涵盖了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流动人口。为反映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本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精神,将31个省、市及自治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本文依据这一划分,选取有效数据,比较不同区域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农民工市民化意味着农村户籍群体最终转化为市民,融入城市中,因而必不可少地需要在城市长期定居,同时需要相应的居民健康保障。因此,本文选取调查问卷中的“您是否打算在本地居住5年以上”和“在本地居住的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两个指标的交互程度作为衡量市民化意愿的程度(见表1)。
表1 2015年各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统计
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计算所得。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流动大多为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生活水平较高,且几个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分布在东部地区,相应地就业机会也更多。同时,不难发现流入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民工有市民化意愿的所占比例最高,均超过了25%;而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仅有13.03%有市民化的倾向,其比例甚至不足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一半。
对于环境质量,本文选取空气质量指数AQI作为衡量标准。由于AQI指数较为全面地覆盖了SO2、NO2、PM10、PM2.5、O3、CO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因而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收集2015年各地的AQI指数月度数据,加总后取平均值作为各自年度数值,发现京津冀一带空气污染最为严重;中原一带次之,也属于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南方地区的空气质量整体好于北方,大多处于优、良级别。
东部地区有着较高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伴随着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现象,这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势必存在着某种关联性。本文根据上述现象作出如下假设:
(1)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不仅取决于流入地空气质量的现状,更取决于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
(2)不同地区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该地区空气质量变化率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
(3)按照性别、受教育程度、代际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划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四、空气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全样本模型分析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受访者的社会、经济以及家庭因素,如性别、年龄、户籍、家庭收支水平、家庭子女数量等。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定义为二元“0-1变量”,即有市民化意愿的用1表示,反之则用0表示。在大样本容量下,构建Probit模型为:
(1)
其中,Φ(β0+βiXi)和φ(Z)分别为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Xi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解释变量,βi为相应的解释变量的系数,μ为随机扰动项,P(Yi=1|Xi)是在给定一系列解释变量情况下农民工有市民化意愿的概率。
各个估计值βi(i=0,1,2…N)即为模型的参数估计值。
在探究空气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时,可以发现,相对于当期空气质量的好坏,人们更关注空气质量是否在逐渐变好。例如京津冀地区当前空气质量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但在综合治理下具有逐年改善的趋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民化意愿的提升。因此选取当期AQI指数较上一年度的变化率作为影响市民化意愿的主要自变量。同时,通过已有的文献研究,从经济、社会及家庭因素中选取合适的控制变量(见表2)。
表2 变量设定及相关说明
为探究不同区域空气质量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将按照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分成四个样本分别做回归分析并进行比较。同时,为排除户籍制度这一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较强的外在因素,将按照是否为农业户籍分别进行分析(见表3)。
表3 2015年各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原影响因素分析比较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后同。
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国家卫计委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数据计算所得,后同。
根据回归结果,发现各地区AQI指数的变化率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均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只在西部地区农业户籍这一群体上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而根据回归系数,各地区的AQI指数的变化率与市民化意愿普遍呈现负相关关系,可以看出农民工对于流入地空气质量的变化更为关注。若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今后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的劳动力。
东部和西部地区模型回归系数普遍小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阶梯状,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东部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较快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迁入地。其中,农业户籍群体的市民化意愿甚至与AQI指数变化率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较好的资源及发展空间掩盖了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成为吸引农民工的主导因素。西部地区发展则较为落后,且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而其对于农民工市民化也不会起到主导性作用。而作为中间过渡地带的中部地区和工业企业较为密集的东北地区,分布了众多二、三线城市,逐渐成为农民工务工较为不错的选择,因而农民工对其空气质量变化的敏感性也较为强烈,受到的影响程度更深。
此外,AQI指数的变化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也相对大于其他社会、经济及家庭因素。可见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流入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成为其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二)分类人群的市民化意愿与空气质量关系分析
问卷中对农民工的不同社会因素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与统计,在此将农民工依据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是否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属性分别引入AQI指数变化率与其哑变量的交叉项[16],分成不同群体进行研究,进一步比较流入地空气质量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中的差异。
1.性别间的差异
对于农民工生活习惯及思想观念而言,男性和女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在此比较性别对于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根据回归结果,不管是非农业户籍群体还是农业户籍群体,男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要大于女性。受传统观念制约,男性作为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其在市民化过程中也会从多角度考虑流入地环境对整体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做出理性的判断。此外,男性在工作生活中往往比女性更注重自我的发展,这也会对其在环境选择上造成一定影响。
2.受教育程度间的差异
由于城乡二元制度的存在以及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等因素,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为小学和初中学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由于家境贫寒而未接受过教育。因此,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接受过高中教育可以认为是一条分界线,而在此基础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更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此将农民工全样本按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受教育程度为未上学、小学和初中;第二层次为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第三层次为接受过高等教育。
AQI指数变化率与受教育程度哑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即对于接受过高水平教育的农民工群体而言,空气质量变化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要大于只接受过初中及以下水平教育的农民工。学历高的农民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往往也意味着就业相对顺利,经济水平更高,对于生活质量也有着较高的追求。而学历较低的群体为了养家糊口,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也很难找到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因而他们在涌入大城市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空气污染的因素。
3.代际之间的差异
当前在农民工劳动力大军中,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占了近六成。他们在很多生活习惯与理念上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着一定差异。空气质量对不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区别,故在此将两个群体进行比较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市民化意愿受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要大于老一代农民工,且在非农业户籍群体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正值务工的年龄,同时他们接触新事物更快,相对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由此,不难理解他们在定居时会更加看重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当下的空气污染势必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
分类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流入地AQI指数变化率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注:模型(1)和模型(2)中控制变量除未加入性别外,与表3一致;模型(3)至模型(6)中控制变量除未加入受教育程度外,与表3一致;模型(7)和模型(8)中控制变量选取与表3一致,为节省篇幅不作报告。1980年以前出生的为老一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为新生代农民工。
(三)稳健性检验
1.用PM2.5浓度代替AQI指数
空气AQI指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综合含量,其中PM2.5作为当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其浓度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将上述模型中用来衡量空气质量的代理变量用PM2.5浓度代替,进行模型的稳健性分析[17](结果见表5)。
表5 2015年各地区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比较(替换核心代理变量)
可以发现,PM2.5浓度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与AQI指数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并无太大差异性。对于PM2.5浓度的变化程度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分组的回归结果均小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东部与西部空气污染及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加之传统观念上农民工更加倾向于进入大城市生活,因而PM2.5浓度的变化对于东、西部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有限。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视及相应政策的出台,空气中的PM2.5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空气质量变好,在今后势必会吸引更多农民工涌入城市,推动其市民化的进程。
2.选取不同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1个及以上特大城市作为核心,3个及以上大城市作为主要构成单元,通过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等构成的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其内部结构紧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以此更好地实现区域内部的协同发展。近年来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做出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国主要包含7大城市群。在此基础上,从地域分布以及所覆盖省市数量角度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个大型城市群进行分析,分别探究不同区域内空气质量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城市群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比较
注: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北、山西、安徽、山东和河南。
通过回归结果发现,三个城市群中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AQI指数变化率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AQI指数变化率影响的程度强于其他两个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几乎是中国人口最为稠密地区之一,加之首都的城市吸引作用,也成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势必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也间接影响市民化的意愿。中原城市群集中在中部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区域内部各地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对于模型回归结果也造成一定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地带,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空气污染现象并不明显且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十分显著,因而AQI指数变化率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小。
五、结论与启示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1亿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同时,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
在众多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中,本文主要从农民工流入地空气质量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衡量空气质量的AQI指数的变化率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地负向影响,即空气质量越有变好的趋势,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越强烈。由于中国国土辽阔,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空气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还显示,除空气质量外,农民工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以及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家庭经济水平、职业类别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例如,尽管东部地区空气污染现象相对中、西部较为频繁,但由于其发展较快,生活水平较高,依然受到大量农民工的青睐。因而,在相应的市民化问题上需要综合、辩证地进行分析。
总体来看,改善当前中国空气质量刻不容缓。空气质量的改善能够对农民工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市民化起到促进作用。由此,政府需要推出相应政策,改善环境以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要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需要改善空气质量,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做到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并进行重点监控,加大执法力度,对造成污染过度的企业依法追究其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努力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当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多个经济协同发展区域,而区域内部各地市民化程度难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此,区域内部应当合理分工,建立相应的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此外努力缩小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缓解很多城市问题,间接地提升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
(3)推动各地区综合全面发展。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与工业化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人口过多涌向东部发达地区。而人口密度过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诸如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将大量农民工疏导到其中以缓解东部地区的生活压力,也可以提升各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地区环境污染现象,实现整体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