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赏罚对道德选择的导向作用*

2018-08-14陆烨婷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良知道德国家

陆烨婷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一、社会赏罚的内涵

(一)社会赏罚的词义分析

社会赏罚是由社会和赏罚两个词构成的。社会,即是由人和环境形成的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基本功能:一、整合功能,即将无数单个的人联合起来,并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统一的局面。二、交流功能,社会给人类提供了交往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人们可以维护和发展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导向功能,社会有它保持平稳和谐运行的行为准则,用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引导人们的道德发展。四、继承和发展功能,人的生命的短暂的,但是通过代代的繁衍,生生不息,人类创造的物质以及精神文化通过社会作为载体能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赏罚又分为“赏”和“罚”二字,“赏”即是奖赏之意,“罚”是惩罚之意,赏罚合在一起指对有功劳的进行奖赏,对有过错的进行惩罚,奖赏或是惩罚可以包括物质上的赏罚,如金钱、权利等,也可以包括非物质上的赏罚,如赞扬、批评等。

(二)社会赏罚的主客体及作用方式

社会赏罚的主体一般都会认为只有群体、社会、国家、组织等具有权威性的团体来实施,上面我们对社会一词进行了剖析,环境亦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所以大自然对我们的反馈例如酸雨、洪水、旱涝、山体滑坡等就是对我们破坏环境的惩罚,反之,美丽的生态环境是对我们保护爱惜自然的奖赏。这里的主体的特点是权威性,它表达的是社会道德观点、态度和立场。如果没有权威性和一定的保障实施的体系,客体会难以接受。

其次,社会赏罚的客体,可以是国家、民族、组织、个人、动物,国家可以作为主体也能作为客体,例如改朝换代的原因很多是因为君主对国家治理不善,民不聊生,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他们会去发动起义,这是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体现了“罚”,而君主关心民众疾苦,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必定富强昌盛,体现了“赏”。民族、组织和个人不难理解,动物也处于社会中,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动物的一种,现代很多人家里都会养动物,例如猫、狗之类等,在和它们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时会犯错,例如不在规定区域拉尿,此时我们会对它们进行惩罚,一般来说反复多次训练后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二、研究社会赏罚的重要性

(一)现实社会中研究社会赏罚的意义

社会是一个大集体,社会赏罚能够稳定社会发展,社会赏罚作为对社会的激励对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使这个集体更加规范成体系,它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可以提升个人的责任感,调节人的行为规范,使人更有社会存在感。社会赏罚与道德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道德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体现价值,道德建设反映了社会赏罚的成效。如果离开道德建设去谈论社会赏罚缺少了道德实现的意义,往往带有功利性,不利于人们良知的发展;如果离开社会赏罚去谈论道德建设,难免会有些空洞,缺少了实在动力。

如果没有社会赏罚制度,那么不能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例如酒驾,曾经,我国对于酒驾惩处并不严重,现在是严惩不待,可以看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酒驾引发的事故也逐渐减少了,对人们的安全出行也有了相应的保障。

如图所示,这几年较“醉驾入刑”前的五年酒后驾驶引发事故数呈下降趋势。

时间(年)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起)死亡人数(人)2006———2011654227562011———201759622378

数据来源于经济日报

对于国家来说,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瓶颈期,想要突破这个瓶颈,必定要攻坚克难,付出更多的努力,将改革落到实处。就拿经济来说,想要实现经济全面发展,首先必须要把脱贫工作做好,现在城乡差距很大是个棘手的问题,所以国家将原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为三权分置,目的是为了更大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是对“赏”做出的诠释,另一方面,打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让国人生畏,网上,线下假货比比皆是,中国人甚至花大价钱去国外购置商品,不愿在国内消费,对此,国家制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提升产品质量,把我们国家的产品做精做细,对于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这是“罚”的体现。社会赏罚对于党风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国家的富强离不开社会赏罚。

对于个人来说,人的行为选择是根据趋利避害来定的,在利益的追求过程中,个人的理性会使我们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选择自己的行为。社会赏罚对于个人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社会赏罚,人容易变得麻木没有追求,单纯的鼓励并没有社会赏罚来的有成效,比如在公司,老板为员工能努力工作,不但会有精神上的鼓舞,也会有金钱上的和职位上的奖励,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比如每天早上的打卡制度,在面对个人的得失面前,这样可以激发个人的动力,让员工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包括看到别人得到的赏或罚,对个人也能起到榜样或警示效果。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要相结合。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赏罚。

(二)虚拟社会中研究社会赏罚的重要性

虚拟世界社会赏罚制度的建设迫在眉睫。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不仅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将社会赏罚与道德建设相结合,更不能忽略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赏罚机制的建设。在这么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不仅仅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我们的道德建设必须得跟上时代的步伐。网络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着,在这么一个浮躁的虚拟世界中,各种危险的诱惑,作为成年人我们尚且难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更何况是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如果不严加监管,完善社会赏罚条例,那么往后的网络社会环境不堪设想。

三、社会赏罚需要不断优化

(一)社会赏罚需做到赏罚及时,典型和适度

当赏罚不在合适的时间,不用恰当的方法,不够针对,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赏罚达不到预期成效,也许会有负面的作用。举个例子,平时生活中交通违规了,交通违章信基本很快就寄到我们手中,只有在那个时候我们无论是对于赏罚条例的接受,或者是进行自我改正都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所谓趁热打铁,而且赏罚有轻重之分,一味重罚或者一味轻罚都不能达到教育人们的一个好的效果。再如训练宠物的时候,如果犯了错就当场大声呵斥,过了那个时间点,再多的赏罚将不再起作用,赏罚必须讲究时效性。社会赏罚条例的制定需要相关人员仔细斟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断地实践以便找出最合适的赏罚制度,不可随意为之。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其中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定为犯罪,从那以后,很少有人去冒险酒后驾车,代价成本大了,自然对人的约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保障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从这之中可以看出社会赏罚也在不断地优化,寻找最佳方式。

(二)规范社会舆论,正确引导道德建设

社会赏罚的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一些见义勇为事件开始遭到质疑。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报道,当一位老人摔倒时,即使身边有几十个人经过,但并没有人将其扶起送往医院,最终老人不治身亡,从这个现象中,是这个社会变了,还是我们变了,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华美德不是在这个时代不适用了,而是人们对于自身利益的权衡更加慎重了,考虑的问题也更多了,笔者认为出现的这种问题是由于社会赏罚没有落到实处,舆论认为高尚的行为不应该与金钱挂钩,但是冒着危险去帮助他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舞也许能让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队伍。虽然,有的人是为了社会赏罚而去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见义勇为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赞赏,不论是为了精神还是物质上的回报,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至少一个人站出来可以带动影响一群人。

(三)社会赏罚需与个人良知相结合

社会赏罚对于道德的导向作用不能代替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内在调控,社会赏罚注重实在利益的同时经常漠视了良知,因此它对于人类行为的调控力并不一定是稳固可靠的。虽然社会赏罚也运用风尚习俗、社会舆论、榜样典型等手段对人进行间接的引导,但是如果这些引导一旦带上统治者私利就难免会出现引导上的偏差。社会赏罚倘若不与个人良知结合起来,将会导致赏罚的目标对于道德公理和人们自身的道德感的背叛。

四、结语

综上,本文以社会赏罚制度为主,对该制度可对道德建设实施的调控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赏罚制度可加强道德建设的约束力度,平衡利益冲突和扭转错误的道德观。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公民的道德观越符合国家所定向的核心价值观,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团结状态将会拥有越高的质量。因此各个道德建设的实施者应该适当将社会赏罚制度的优势运用起来,进而加速道德建设的整体效率。

猜你喜欢

良知道德国家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良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