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唐闸工业遗产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2018-08-14刘峻源周威平汤丽丽

中国名城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貌南通遗产

刘峻源 周威平 汤丽丽

1 引言

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尤其对工业遗产型历史街区这类特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更新鲜有研究。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退二进三”,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型历史街区遭到破坏,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杰出代表,南通享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摇篮”的美誉,其近代工业遗产丰厚。唐闸作为南通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保留了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体系和独特的历史风貌特征,成为南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独具特色的一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发展格局的变迁,唐闸的近代工业建筑与历史遗存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风貌正逐渐消失和湮灭[1]。如何保护那些宝贵的工业遗产及相关配套设施,实施怎样的保护更新策略,来延续唐闸独有的历史脉络和景观风貌,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2 唐闸工业遗产型历史街区概况

唐闸地处南通市西北部,这里记录着清末状元张謇“实业救国”的印迹,是南通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南通早期城市“一城三镇”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百年工业重镇,唐闸工业遗产所形成的独特风貌特色,具有完整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根据近年来对上海、无锡、天津、沈阳以及湖北等主要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工业遗产现状调查发现,以张謇大生纱厂为核心的唐闸近代工业历史遗存,是自洋务运动以来,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同时又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早期私人资本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宝贵历史见证[2]。

图1 唐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图

2.1 概况简介

唐闸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25.75公顷。河西片区东北至通扬运河,东南至兴隆街,西南至大生纱厂清花车间、仓库和西公房西南,西北至北公房北;河东片东至大储堆栈打包公司东、西南至通扬运河、西北至顾雅言故居北。

街区内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历史建筑9处,建筑多建于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且多与南通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关,有厂房、仓库等工业遗存,职工宿舍、学校、医院、浴室等配套设施,也有在唐闸聚居的传统民间群落,历史人文价值丰厚[3]。

2.2 历史价值

首先,唐闸的近代工业遗产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唐闸是“南通模式”的发源地,张謇经营和建设南通城以近代工业为后盾,以工业建城为特色,唐闸的工业遗址是它的根基之地;其次,唐闸的近代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南通独具特色的江海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近代的工业文明是江海文化的艳丽花朵,唐闸是江海特色文化的源,是解读江海文化的载体;第三,唐闸的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近代工业遗存的涵盖面,不仅包括单项的工业设施,还有完整的配套设施,保持了原有的近代工业文化生态;第四,唐闸的工业遗产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它的历史是社会变迁的不可多得的典型,是学术研究的一个范例,也是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对象[4]。

3 唐闸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用地布局方面,唐闸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为工业用地、仓储和居住用地。其中,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42.5%,仓储用地占建设用地的9.49%,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23.55%,后者均为三类居住用地,无系统的社区配套设施,另外还有少量商业金融、医疗卫生和道路用地等。

2、区域内总建筑面积156854平方米,建筑整体风格不协调,新旧不一,且新建建筑与旧有建筑体量相差较大。历史建筑主要是清朝、民国、近现代西洋和1949年后特色风格。其中,清朝风格建筑以民居、商铺为主;民国风格建筑和近现代西洋建筑以民居、厂房为主;1949年后特色风格建筑,以厂房为主。

文保单位建筑质量总体上比较完好,大量的民居建筑质量较差,搭建严重,需要修缮和整治。大部分新建建筑质量尚好,一些建设性破坏给历史街区风貌的保护与更新带来了不利影响。

图2 街区建筑年代分析图

图3 街区建筑风貌等级分析图

3、建筑风貌方面,唐闸历史文化街区整

体风貌较差,只有大生纱厂由于现单位效益及保护管理等方面优势,厂区内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得力、风貌较好。其他地段的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和企业破产或改建而疏于管理,致使建筑风貌衰败。河东片区建筑,相对集中成片,质量与风貌基本完好,具有传统居住社区的形象特征,但也混杂了较多的高度与空间尺度不协调的建筑,致使外围风貌较差。河西片区沿街道的建设性破坏较突出,与历史风貌不协调,较多商业建筑在建筑体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不尽和谐协调。

4、道路交通方面,唐闸历史文化街区的水路交通主要依托通扬运河与外界联系,港闸河的交通功能已萎缩;陆路交通则主要依托河东路、北市街、南市街、西市街、兴隆街等城市道路与外界联系。历史街区内城市等级道路稀缺,断头路较多,网络化程度及道路间连通性较差。传统住宅区内巷道大多难以分清条理,疏密不均,走线凌乱。街区内的路网结构基本延续了历史格局,但随着交通量的剧增,道路交通压力明显加大,道路宽度、密度等已不满足交通需求,河东、河西主要由大洋桥联系车行交通,且因高度不一的缘故与两侧道路联系不便。

总体看来,唐闸历史文化街区虽整体风貌保存良好,但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功能混杂,交通不畅,居住人口密集和环境质量较差。原有以工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方式遭到破坏,土地闲置现象严重;街区内的居住用地如老工房、北工房等张謇时代为纱厂职工配套建设的住宅,虽集中成片建设,但因年代久远,缺乏维护而日见朽坏;而其他居住用地集中于河东片区,建筑密度高、质量差、配套设施落后,致使街区整体居住环境较差。唐闸有过曾经辉煌的近代工业文明,但目前正向着功能下降的工业城镇方向蜕变,原先与纱厂配套的产业逐渐消失,与天生港、南通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也大大削弱,逐步成为孤岛型的工业城镇,开始步入博物馆时代。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现有规划探索

2002年,吴良镛教授提出了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科学命题,正式拉开了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序幕。此后几年间,《南通市“一街三片”修建性详细规划》《南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南通历史遗址遗迹保护规划》和《南通市市区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暂行规定》等出台,为南通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年7月,南通市正式公布5处历史文化街区(唐闸河东历史街区、河西历史街区、寺街历史街区、西南营历史街区、濠南历史街区)和40处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将南通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10月,《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唐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对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与建议。2010年4月,开始对唐闸亟待抢修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视察,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工业遗产的普查及保护更新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12年开始启动的《南通1895工业遗迹复兴规划》,基于“整体保护、功能更新”的理念,提出了保护和留存唐闸珍贵的工业历史信息,整合“一河两岸”的工业遗迹景观风貌,置入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使得唐闸的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实现城市地段的活力再造和复兴,形成集近代工业博览展示、生态工业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意产业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片区[5]。2013年底,唐闸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保护更新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唐闸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再利用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图4 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图

4.2 唐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

4.2.1 确立不同保护对象,实行分类保护

将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空间肌理与环境风貌、历史街巷和历史水系三项内容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同时,按照历史文化街区内不同保护等级,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建议文保单位的保护,应该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如清花车间、实验小学办公楼等,应保存原状,经过科学鉴定和专家论证后,按照修复方案进行恢复,修补损坏构件,填补缺失部分。

历史建筑遗存,有相当部分为工厂厂房和仓库,其建筑质量不高,保护措施应该符合工业遗存的特殊性。对大生纱厂内厂房,油脂厂仓库等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应着力保持现状;对大储堆栈,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等,应基本保持原貌。立面有改动的历史建筑,应保护好其原有结构,根据其原有外观特征,适当地维护和修复;对于破损严重的构件,可以根据其原貌“以旧换新”。对于历史价值不高,破坏严重,无助于展现历史风貌的建筑,可予以拆除。

4.2.2 全面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家底

2011年,工业遗产普查部门对唐闸的近代工业遗产进行了初步普查,摸清了家底。第二阶段的普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通过深入调查、资料整理、图录编印等工作,基础性资料的掌握已十分详实,由此而深知其价值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保护意义重大,这为后期可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2.3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街区内居住场所基础设施缺乏,必须加以完善,健全通讯、水电和排污等设施,方便原住居民生活,吸引搬迁居民回迁,提高工房的入住率,提升街区的活力。针对街区内老龄化问题,尽可能配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室、商店、食堂等临时应急设施,加强人性关怀。坚决排除那些有碍于居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改善街区的整体生活质量和环境风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推高人气,恢复唐闸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原真性[6]。

4.2.4 加强公众参与,完善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应当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对工业遗产知识进行普及、宣传,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度,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对唐闸文化遗产实行综合保护;同时,在对工业遗产深入普查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工业遗产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管理法规和条例,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对任何破坏工业遗产及相关设施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抵制与惩处。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自发保护的良好氛围,努力推动唐闸工业遗产的实质性保护。

4.3 唐闸工业遗产更新再利用策略

4.3.1 创意产业开发

在保护好现有厂房、仓库等工业遗产资源的同时,适当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以唐闸近代丰富的工业遗存为载体,引入新兴第三产业,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有效结合起来,形成集近代民族工商业文化展示、生态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意产业与娱乐休闲业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实践区。将唐闸近代工业遗产的部分区域作为创意产业园进行初步开发,努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传统工业文化与现代活力四射的创意产业核心区,彰显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文化内涵和近代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振兴唐闸的街区活力,带动南通经济的发展。

在水库上游设立水文站,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水文情报预报,为水库防洪提供切实可靠的水雨情即时资料,便于水库采取有效防洪措施。有供水任务时,可以随时了解水库水质情况。此外,还可以掌握泥沙淤积等情况。

4.3.2 公共服务设施及博物馆式展示

改变目前以工业为主的单一功能,加强公共服务功能与近代博览功能。靠近通扬运河岸边的近代产业建筑群可发展博览、休闲功能,在展示南通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吸引城市人气,恢复街区活力。展示千年江海农耕文化的全过程,让人们了解传统生产方式、民俗流变、农业科技等,可利用油脂厂仓库、厂房及厂区,创办农耕博物馆。在醋酸厂、纺机厂搬迁后的遗址上,可创办教育博物馆,集古今教育之大成,重点解读张謇教育思想与成果,让人们了解唐闸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7]。可在河西原有的油脂厂、造纸厂为中心的老工业区,利用部分厂区、厂房、工业设备,建立“唐闸·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博览馆”、“南通城市历史博物馆”。

图5 通扬运河滨河风貌改图

图6 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图

可将大生纱厂公事厅作为大生纱厂发展史的陈列馆,展示大生纱厂跨世纪的发展史。大生纱厂专家楼,可作为近代历史上与南通相关的外国人物、事迹及物品陈列馆。可将大生纱厂清花车间厂房作为展示纺织技术和工艺,增加游客参与和互动的内容。

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发展需求,局部地段可经营茶庄、咖啡厅、手工展示和休闲活动等商业项目,活跃街区氛围。在通扬运河沿岸街道,布置各类小商品门面,体现地域传统特色,打造特色商业街区,还原当年的繁华面貌。

4.3.3 公共活动空间营造

充分利用唐闸清末、民国时期建筑、厂房、码头等工业遗产与历史遗产的双重资源,修复清末民初时期的老建筑、老码头,依据唐闸的文化特色进行景观设计,创造出回归历史的怀旧氛围,用写实、写意相结合的方式在当代时空背景中浓缩与再现历史沉淀的精华。

开放大生码头,利用大生纱厂区, 建设唐闸中心纪念广场,坚持高雅品位与优良品质,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意蕴和当代文化趋向,形成以彰显张謇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大型主题广场。保护大生纱厂钟楼的历史环境和临河界面,突出其地标地位,作为纪念广场的重要标志。

通扬运河两岸的码头进行保留、修复,可作为展示运河文化和工业文明的景观节点,丰富沿河的景观界面,沿河岸景观由通扬运河的地面浮雕、景观步道、斜坡绿地、休憩空间、景观展示牌、休息椅、特色景观栏杆老吊车等组成。景观步道给人们提供了休息散步的空间,观景平台既丰富了沿河景观空间的界面,又展现了老运河繁荣的景象,再现了当年的氛围。

4.3.4 地域工业旅游

充分挖掘唐闸的民乐、说唱、民间工艺美术以及浓厚的民俗民风、独特的运河风光等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唐闸的地域文化特色,诠释民族工业精神,凸显江海文化。将唐闸、天生港、芦泾港构筑成地域风情浓、农耕文化深、工业遗产多的特色工业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当年“田园城市”理念[8]。

与此同时,利用河西原有老式民宅区,建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十九世纪生活文化街区,再现张謇时代的生活风貌,复制当年的街道、酒楼、客栈、茶社、商铺、戏台、学堂、裁缝店、作坊、药铺等生活场景,区内所有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衣着当年服饰,操本地方言,让游人体验真实的市井生活,徜徉于原真的历史氛围中。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唐闸与乌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大运河贯通全镇,运河两岸的楼房并不高耸,乌镇有东栅,唐闸有工房和商铺。唐闸可借鉴乌镇的做法,走工业遗产旅游与传统民俗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通扬运河,港闸河为纽带,依据遗址遗存的历史关联,科学合理地制定旅游路线,把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串联成一个系统,建立沿河历史风貌区,形成大储堆栈—红楼——唐闸私立实业小学——敬孺中学校史馆——纺织学校图书馆——大生纱厂——油脂厂仓库——老工房——大达内河航运公司办公楼——北工房——西工房——南工房等沿河参观路线。各个点之间通过道路河流联系,以绿化景观为导引,设置路标、雕塑等各类标识物,展示唐闸近代工业镇历史文化积淀的综合形象,使游客感知和理解深厚的工业文明与历史文化的渊源。

4.3.5 住宅再开发

工业老厂房内部的空间相对高大、自由、开敞,其保护利用,相比普通住宅来讲,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成本造价较低,节约了社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是一种相对廉价的更新方式。青年艺术家们对其租用的工业厂房建筑稍加改造,逐步演变为自己生活和工作于一体的Loft,现今已经演变为一种前沿和时尚的生活空间。对于大量刚工作不久的青年人而言,单身公寓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他们希望低廉的得到一个空间紧凑、功能齐全的住宅,而那些由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而成的廉租房正好符合了他们的要求,它们提高了城市的住房率,具有广阔的前景。唐闸的复兴面粉厂、造纸厂等相关配套工业设施,经修复后可进行住宅的开发,解决当前住房紧张的问题;同时,灵活的空间布局也将降低建造的成本[9]。

唐闸老工房在改造更新后要提高利用率,鼓励原住居民留住。因为他们对老工房有深厚的感情,熟悉老工房的历史、特性和周边环境,因此,只有他们才能真正地把老工房保护好。修缮后的空余房屋可用作廉租房,给需要使用的居民居住,这样可减少城市人口对住房的压力,消除社会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作为外来工公寓房,使他们安居乐业;也可创办“老人公寓”,减缓社会压力,减轻子女负担。在老工房的改造更新过程中,每片区域可利用部分闲置房,建造社区活动室,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给予他们最大的精神关怀。

5 结语

未来唐闸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要根据地区工业遗产的整体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对工业遗产及配套设施,要采取多元化、多样性的保护再利用方式,延续工业城镇的历史文脉,保持街区景观风貌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要融合江海特色文化与近代工业文化,彰显唐闸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特质,以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建思想为背景,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恢复街区的历史风貌与活力,塑造近代工业文明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的光辉形象,为当代工业遗产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实践提供成功的范例。

猜你喜欢

风貌南通遗产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包裹的一切
遗产怎么分
南通职业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千万遗产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