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8-14孟娜娜王清芝王祥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7期
关键词:菌斑指数重建术种植体

孟娜娜,王 进,王清芝,王祥军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口腔科,河南 郑州,450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牙齿的美观度与性能,而这也随之增加了临床上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数量占比[1-3]。附着龈可对牙周组织进行保护,利于保障龈缘稳定性,减少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故良好解决附着龈狭窄或缺失对保护患者口腔健康显得尤为关键[4]。义齿种植技术为口腔种植修复中常用手段,但种植体附着龈缺失将对角化黏膜宽度造成影响,进而可加重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性反应,增加牙齿菌斑累积量,降低种植体颈部牙槽附着能力,为此采取何种修复方法以强化附着龈重建效果极为重要[5-6]。鉴于此,本研究将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于我院行附着龈重建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55例,患者自愿参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征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性、女性各35例、20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39.65±4.21)岁;牙龈缺失时间8个月-4年,平均时间(1.86±0.47)年。对照组:男性、女性各31例、2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39.82±4.17)岁;牙龈缺失时间10个月-3年,平均时间(1.76±0.45)年。两组年龄、性别、牙龈缺失时间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种植体部位颊侧附着龈缺失或不足,经X检测植体骨结合良好,牙槽嵴顶保留≥0.5mm角化牙龈;②精神状态正常、无交流障碍。

1.2.2 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研究相关治疗者;②依从性较差者;③存在牙周病变者;④口腔卫生不良者;⑤口腔内伴有急性炎症者。

1.3 方 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口腔种植修复法,即对缺失牙齿部位实施清理、消毒并麻醉,随后选取适宜材料实施种植修复处理。观察组实施附着龈重建术,首先检查种植部位系带附着、前庭沟、角化黏膜等情况,并对角化黏膜宽度进行测量后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并取梯形切口于种植处颊侧,保留龈乳头,并取切口于牙槽嵴顶部,并将其偏向舌侧,随后取手术切口于牙种植区正中偏向颚侧,期间注意对骨膜组织的保护,剥离黏膜瓣、骨膜上肌纤维,并向前庭沟方向滑动黏膜瓣,邻近牙齿膜龈联合根方复位游离的角化黏膜,并对骨膜实施缝合固定处理,缝合附加切口,并重建附着龈,将种植体覆盖螺丝拆卸螺丝,避免愈合基台,取无菌纱布并将其蘸取生理盐水后按压黏膜瓣,将下部血液排出,随后将整个手术区域覆盖牙周塞治剂,并嘱咐患者术后14d时到院复诊并实施印模,于30d后行烤瓷冠修复。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修复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术后不同时期附着龈宽度、附着点与龈缘外形重建情况等。术后30d时评估两组修复效果,其中角化黏膜未见异常,黏膜部位伤口愈合,膜龈联合部位与相邻牙间协调性较高即可判定为修复有效。术后3个月、6个月时依据附着龈宽度增加情况评估两组重建效果,其中种植体较相邻龈缘比较存在缺陷,附着龈宽度增加0-1mm为Ⅰ级;种植体和相邻龈缘协调性一般,附着龈宽度增加1-2mm为Ⅱ级;种植体和相邻龈缘协调性良好,附着龈宽度增加2-3mm为Ⅲ级。并于术后6个月时对两组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进行统计,其中探诊牙龈检测健康,未见出血、炎症反应为0级;探诊可见炎症但并未见出血现象为1级;探诊可见点状出血为2级;探诊期间出血严重,探诊后可见血液向牙龈边缘扩散为3级;未探诊即自动出血为4级;菌斑指数依据两组探诊中肉眼可见菌斑、种植体表面软垢等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30d时,观察组未见角化黏膜异常,膜龈联合部位与相邻牙间协调良好,修复有效率为100%(55/55);对照组中存在黏膜部炎症反应3例,膜龈联合部位与相邻牙间协调不佳4例,修复有效率为87.27%(48/55)。两组修复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2,P=0.006)。

2.1 修复效果

2.2 附着龈宽度等级

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附着龈宽度等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附着点与龈缘外形重建效果

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附着点与龈缘外形重建协调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出血指数

观察组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1 治疗后不同时刻两组附着龈宽度等级对比n(%)

表2 治疗后不同时刻两组附着点与龈缘外形重建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对比(x ± s)

3 讨 论

附着龈属于牙龈的一部分,其可与龈乳头、游离龈构成完整牙龈。附着龈坚韧性较强,可发挥保护牙周组织、稳定龈缘、降低牙菌斑滞留的作用,对种植体周围组织间的健康与牙齿的美观具有重要影响。牙体缺损修复中多以种植义齿方法为首选,其中附着龈重建术属于一种义齿种植技术,其可利用种植体对患者牙槽黏膜、游离龈沟进行重建,以达到修复牙体缺损的目的[7-9]。

附着龈重建术为目前牙体缺损修复中较为常用术式,该术式操作简单,无需开辟第二术区,可显著减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利损伤,该术中强化了对基台的精细加工与研磨,并重建种植体龈缘外部形态与附着点,以促使弧形龈缘将种植基台环抱,进而发挥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10-11]。附着龈重建术中使用的基本材料为富含纤维的结缔组织,依据患者牙槽基本结构,将材料固有层紧贴于牙槽骨表面骨膜上,并将角化上表皮均于覆盖于游离龈、附着龈表面,以利于达到良好的抗机械刺激能力[12-13]。经研究发现,附着龈重建术中需对附着点位置进行良好把控,同时应相对对附着龈和其相邻牙牙槽间协调度的调整,而种植体周围菌斑形成为附着龈重建术重要潜在风险,菌斑的形成与发展极易诱发相关疾病,且一旦种植体菌斑控制不佳、口腔卫生失去平衡,将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带来负面影响[14-15]。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修复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附着龈宽度等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附着点与龈缘外形重建协调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等级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附着龈重建术可增加附着龈宽度,避免了黏膜退缩风险,同时可减少术后出血风险、抑制牙菌斑积聚,缓解种植体周围黏膜严重反应,提升其与周围龈缘外形的协调下,显著增加附着龈稳定性,调节口腔健康状态。基于既往临床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基础,发现附着龈重建具有诸多优点,包括:该术式创伤小且操作简便,利于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同时可减少黏膜退缩率,利于避免黏膜退缩,保障治疗结果稳定性,与此同时可改善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价值良好。

表4 两组出血指数等级对比n(%)

综上所述,将附着龈重建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可提升修复效果,利于增加附着龈宽度、提升牙龈稳定性,改善附着点、龈缘外形重建协调性。

猜你喜欢

菌斑指数重建术种植体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气囊止血带在幼儿上肢矫形手术中的规范化使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保留外耳道后壁上鼓室软骨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