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悟情有方

2018-08-13郭丽青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赏析语文老师

郭丽青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14-01

《鸟》是梁实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通过细致描绘鸟之声、鸟之形表达自己的爱鸟之心,同时又写到笼中鸟、贫寒鸟、蛮横鸟的处境,寄寓作者的同情和哀思。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从文本细读中领略和表达梁实秋的语言美和深爱情,是一件极大的挑战,而老师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领学生登堂人室?本次黄冬梅老师和徐少纯老师同题异构本课,以不同的风格展示同样精彩的解读,让人受益良多。

1.首先,紧扣学情,环节紧凑

初一年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生活经验有限,对生动有趣的故事、色彩鲜艳的图像、声像同步的视频材料等比较感兴趣,抓住这点,两位老师各具特色的导入成功地抓住学生的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黄老师以看图猜诗的形式开篇,在一幅幅精心筛选的、指示性很强的古典画作面前,学生们热情高涨,敏锐地捕捉到相关写鸟的诗句。这一环节也为下文赏析作者的古典化语言奠定基础。

徐老师则是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爱鸟失鸟事件与学生分享,再以一个问题“老师对鸟的爱和作者对鸟的爱有何不同”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老师所面对的学生语文基础也是层次分明的,徐老师的班级语文基础较好,所以以问题的方式更能调动这些水平较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为后面环节的思考和讨论蓄势。而黄老师面对的是语文基础较差的一群学生,通过看图的活动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巩固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所以两位老师的教学导入可谓良苦用心。

2.其次.目标达成.重难点突出

两位老师都把教学目标设为赏析语言和领悟主题上。在赏析语言环节,都先提示学生赏析的方法——从修辞手法、用词推敲、描写方法、思想情感等角度,并给予充分的时间思考、发言(15-20分钟)。且在学生中规中矩的赏析之后,能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眼进行推敲咀嚼,如“刺”字的程度之深、“秾纤合度”的形态之宜等。

在难点的突破方面,也各有千秋。两位老师都从爱与悲的矛盾处人手,回归到文中的重点字词,反复品味,进而引导学生注意到悲对爱的“衬托”作用,了解悲的实质也是爱。

3.再次,学生主体,指导灵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两位老师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指导学法,落实到默读的训练、圈点批注上。随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控教学节奏,或补充材料,或肢体比划,学生动则争先发言,静若沉潜思考。如此,课堂效率怎能不高效?

要想让学生“用心”学,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用心”教,不仅“教教材”,更要“教学生”。两位老师课堂精心设计,可见教前的“准备”之深,不仅吃透教材,还研究学情,更可喜的是,设计中也彰显教师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黄老师的课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在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的情况下,为了让他们更顺利领略语文文字的魅力,作了三个处理——

第一,先从三、四段中寻找描绘鸟声音、形体特点的词语,先明确内容再作鉴赏,降低难度。

第二,当学生找到优美的句子赏析后,由于表达不透彻,黄老师以图片结合的方式辅助理解。比如学生能找到“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这一句,但欣赏水平尚且停留在鸟的身躯是美的感受上,“怎样美”则说不清楚。黄老师不仅带学生比划了“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的动作幅度,还穿插了一幅身材胖瘦合宜的古典美人图,同时又补充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段”的观点,学生仿佛看到了鸟美妙的体形,犹如一位古典美女展现在眼前,又体会到无限的欣赏和赞叹渗透在字里行间,作者对鸟是何等地喜爱!

第三,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到鸟的声、形之美后,这时黄老师才播放一则视频,在悦耳清脆的鸟鸣声里展现各种鸟儿的活动,好不赏心悦目!又恰好与学生之前的想象合二为一,对鸟的印象和喜爱落到实处。这样的精心设计,没有充足的耐心和灵敏的观察力是做不到的,这刚好于黄老师细心谨慎的做事风格相得益彰。

徐老師善于通过主问题,步步引导,充分运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是现有的或今天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或明天的发展水平,是尚处于形成状态之中,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的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智力任务。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间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显然,在“最近发展区”中,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有知识的、能力的,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手段的实施、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法、途径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这个区域中发展的程度。

徐老师课堂的三个主问题——“作者如何表达爱?”“文中怎么会出现与“爱”这种情感相矛盾的词汇呢?”“作者在表达爱鸟情感的同时,是否另有深意?”三问层层深入,由浅人深。当学生们尝试“跳一跳摘葡萄”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帮助,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理解作者的“大爱”主题时,对梁实秋及本文的创作背景不了解,一时找不到突破口,这时徐老师恰到好处地补充作者当时“言论不自由”和“时局动荡”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的困惑迎刃而解,真正体会到作者悲天悯人的时代原因。

任何一节课都是不完美的,这才是教学永无止境的艺术性,也是同行间相互探讨进步的价值所在。

两位老师的课都重视本单元导读中强调的“默读”训练,但这是否意味着朗读的忽视呢?

钱理群先生曾强调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比如,鉴赏语言美的环节,学生固然能发现美、说出美,但如何把发言学生的感受推广到全班同学身上,非全班朗读所不能。再如,理解“悲”的感情,学生固然能够从重点字词的分析中品味出来,但这过程耗时较长,老师说得多,学生未必悟得到。有时,课堂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个别句段,但学生不懂怎样处理“有感情”,因而,听不出朗读上的进步。

所以,充分运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并适时教导朗读技巧,相信会对本课的学习锦上添花。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用声音对文本进行二次创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赏析语文老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