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影响作用探讨
2018-08-13颜雄心
摘要:曾风靡全球源自西方的美聲唱法于上世纪初进入中国,并由此不断地与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相融合、渗透,在其影响下,最终形成了现代民族声乐流派。本文就中西方文化艺术影响下的美声与声乐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美声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美声 传统民族声乐 唱法影响
一、传统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不同之处
(一)唱法下的呼吸节奏
传统的民族唱法在呼吸上是首要的,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气沉丹田”;美声唱法采用的是横膈膜联合作用呼吸,呼吸是实现其发声的源动力,呼吸在深度上更大,气息的节奏控制上讲求连贯性,通过气息冲击声门发声。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也重视呼吸节奏和频率,从而使民族声乐曲调可以灵活转变,在演唱的平稳性上也得到保证。
(二)唱法下的发声方法
美声的发声讲求真假发声的混合交叉,并且为使声乐连贯统一,混合声要以某声型自下而上做真假声混合,发声色彩优美、清澈,属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混合声区唱法,从而达到音域拓宽的目的,形成音域和音色特有的唱法模式。而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则是单一音域,声音集中而明亮。此外,美声唱法中声音的共鸣强调头腔、口腔和胸腔三者的统一共鸣,而传统民族唱法则是重视头腔靠前,口腔共鸣的演唱。传统的民族声乐发声应当在学习和融合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寻求保护民族声乐特点上的科学发声方法。总之,传统民族声乐唱法和民族唱法应当在相互的影响和作用下,相互借鉴与融合,从而使唱法在理论和操作方法上更好地体现各自的特色,彰显其艺术效果。
二、美声唱法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影响
(一)传统民族声乐不断借鉴美声唱法
传统民族声乐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对西方的美声唱法进行合理的借鉴和融合,从而推动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在表现内容上的逐步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在保留其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美声唱法的借鉴,建立起了现代民族声乐流派,弥补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现在的民族声乐唱法与美声唱法一样,主张在演唱时放松下颚、打开颌骨、提升笑肌、平放舌头、放松脖子及肩膀、腰腹肌用力,这样就解决了传统民族声乐唱法中存在的高音区的问题。但传统民族声乐更多的是对美声唱法技巧上的学习和借鉴,其原有的民族声乐中的中国风始终没有被掩盖,相反更强化了其特色,使其民族韵味更加突出。在推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我国一代代声乐演唱艺术家,通过对西方美声演唱理论的不断学习、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将其不断融入民族声乐的演唱之中,形成了具有美声艺术理念与技巧交融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从而使民族声乐的特色更加凸显,声音更圆润、明亮,感情更丰富。运用这种唱法,可以演绎更多具有浓郁风格的传统民歌以及创作性的歌曲、难度较大的歌曲、起伏较大的歌曲和戏剧性较强的歌曲。
(二)有助于更好地彰显我国民族声乐特色
民族声乐艺术特色既有着其在发声上的技巧,更有其音乐特色。声乐演唱中融入美声,形成美声声乐演唱的模式,但这也更加确定了民族声乐的特色、应有的地位和其不可替代的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以具有代表性的《乌苏里船歌》为例,该民歌以赫哲族传统民族语言开头,将民族特色和文化的韵味带入演唱中,及时融入美声唱法,带给演唱者和聆听者民族声乐的情境,最终完美地将演唱艺术和民族艺术融为一体。作为具有典型欧美特色的美声唱法,将其与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相结合,能够使民族声乐更富有艺术魅力,更有利于我国民族声乐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走向国际舞台,展现我国声乐中的民族个性,保持民族声乐发展持久的生命力。
(三)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民族声乐所具有的影响
在吸收和学习了西方美声唱法后,将其与民族声乐相融合,推动了我国当前民族声乐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发音等方面的调整规范,而演唱基础中的呼吸以及发音技巧的运用和展现,恰是对现代民族声乐规范发展的重要体现。此外,就当前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来看,美声唱法也在其中有所融入和体现,这很大意义上推动了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思路的开拓,使得演唱更具多元化,为民族声乐开创了新的理念,使民族声乐这门艺术更具生命力。西方美声对我国声乐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有助于我们更加系统地完善声乐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体系,使民族声乐教育教学在未来有艺术和文化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璐.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7(01).
[2]郑继红.浅析美声唱法民族化与通俗化的发展趋势[J].音乐天地,2017(05).
[3]曲政一.浅议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产生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8(03).
[4]常晓虹.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影响初探[J].黄河之声,2017(21).
(作者简介:颜雄心,男,本科,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相关研究)(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