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思路与对策

2018-08-13李国存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互联网+互联网

李国存

摘 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趋势下家校共育的对策,包括建立班级QQ群、班级微信公众号、学校门户网站等。通过以上方法,以期为班级管理与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育;对策

一、引言

“互联网+”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小学班主任需要树立家校共育的理念,改变已有的沟通交流方法,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构建一个学校与家庭互助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沟通质量。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又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创学校和家庭合作的新模式。

二、“互联网+”下家校共育的思路

1.“互联网+”下家校共育的相关内容

“互联网+”下的家校共育,是指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在线上随时随地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形成一种持续性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能够受到教育。随着移动APP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结合已经成为趋势。班主任通过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复习资料等做法已经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必要的生活工具,因此,班主任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学生与教师连接起来,通过网络讨论、网络学习、网络测试等形式,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欲望,完善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互联网+”下家校共育的客观要求

(1)时间不对等。除了上课、开会等工作外,班主任还承担着管理班级、关心学生的责任,因此十分繁忙。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同家长的工作时间基本一致,导致沟通时间难以协调。

(2)交流难度大。学生家长的工作类型不同,既有常年外出工作的家长,也有经常出差的家长,因此,家访工作并不顺利,需要打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优化已有的沟通方式。借助互联网,能更好地实现家校互动。

(3)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方式比较单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是家长会,对双方来说,时间较少,无法进行针对性、即时性的沟通。这样一来,导致家校共育缺失,无法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策略

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为进一步实现家庭和学校的便捷沟通,学校需借助微信、QQ等网络工具,为双方搭建一个沟通平台。这样一来,家长能够通过平台,多渠道监督、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班主任借助平台,能够及时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变化情况反馈给家长,完成“家访”。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能够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思想动态,进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建立班级QQ群

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级QQ群进行交流,解决沟通时间受限的问题,从而和家长进行高效的沟通。班主任可以要求每名学生的一名家长进入群中,规定每一位家长将自己的昵称改为“学生名字+家长”的格式,方便管理QQ群。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与家长进行单独沟通,避免公开批评。同时,家长要主动和班主任通过QQ进行沟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或情感问题,家长要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反馈,商量对策。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QQ群的文件共享功能上传文件,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或者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比如,学校在开展“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思想”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在QQ群中上傳《弟子规》等文件资料,并告知家长自行下载。同时,家长要发挥监督作用,监督学生每天按时阅读,当学生完成了每天的任务,家长要告知班主任。这样一来,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每天阅读的次数及时间进行沟通,进行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

2.建立微信公众号

班主任可以以班级编号作为微信公众号的名称,定期通报班级中发生的事情,让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并根据班主任发送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班主任和家长通过公众号进行互动,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处理学生教育问题。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班主任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信息资料等及时发布到公众号上,组织家长和学生进行讨论,家长和学生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资料信息,能够了解预防违法犯罪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端正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也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帮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借助微信公众号来实现教学目标。班主任首先在班级微信群中,发布一份调查问卷,邀请家长作答。调查问卷的题目有:

下列哪段时光最让你感到快乐?

A.升职加薪 B.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

C.孩子健康成长 D.孩子被班主任表扬

班主任将家长的答案进行收集整理,并随机询问一些家长,结果显示,相对于A与D,绝大部分家长都选择了B与C。班主任将家长的回答情况告知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激励,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更努力地学习,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让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各抒己见,帮助班主任出谋划策,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3.建立学校门户网站

学校可以建立专属的门户网站,在网站中设置“家长监督”功能,广泛地吸取、借鉴家长的意见。通过开设专栏,引导家长发表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环境等方面的观点。学校借助互联网的即时沟通交流特点,形成外部监督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不仅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又能和家长进行交流,打造家校共育的新发展模式。比如,龙山中学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了以终端多媒体设备为基础的“三通两平台”。该校共投入100万元,在学校18个班级配备了互联网设备,并自主构建了学校门户网站——教学资源网。学校门户网站建成后,将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教研、班主任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家长、师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寻找多种资源。比如,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可以在门户网站中检索“思想品德”,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和课件,极大地节省了班主任的备课时间,对于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四、结论

中小学借助互联网,能够实现家校共育。班主任可以借助QQ群、微信群上传文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家长普及家教知识;同时,学校借助互联网的即时沟通优势,形成外部监督机制,既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又能够和家长进行交流,打造“家校共育”的新模式。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借助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剑辉.基于企业微信开发德育积分系统实现“互联网+德育管理”——提高中小学德育管理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253-255.

[2]黄克飞.论中小学学校的家校沟通[J].中华少年,2016(35):240.

[3]杜忠海.改进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15(22):152.

(责任编辑:周玉梅 陶 静)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互联网+互联网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