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

2018-08-13陈路平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基础教育国际化

摘 要:基础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等方面。

关键词: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石,其国际化发展从早期的初步发展到现在的快速推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较为薄弱,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于其内涵的界定,周满生指出:基础教育国际化不是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世界公民,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国际规则意识等。高瑜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客观上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观上是人们理性选择和主动建构的现实产物。其实质在于促进以主体性为核心的完整人格的发展,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个体主体性、群体主体性与类主体性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基于个体主体性和群体主体性的类主体性。钱铁峰则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学校制度、学校课程、教育方式、学校管理、办学形式和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化。刘剑青和王小飞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为解决教育共性问题而做出的人为的、有组织的选择,促进了各国教育市场、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共享,为人类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其核心内容是国际理解教育。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内学者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的研究可知,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较早、地理位置有优势的京沪地区,因此,区域间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具体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解不深入,对其定位也不明确。有人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是基础教育的“全盘西化”,如在学校开设国际部,直接引进西方教育模式以及跟国外名校签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接受国际通用课程教学。这种情况与政府部门缺少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学校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都是各取所需。

其次,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受市场逐利影响较大。一些学校没有充足的条件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尤其是缺乏具有国际化素养和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国际化技能培训,导致开设的国际化课程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最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收效较低。一方面,受语言、价值观念及文化差异等的影响,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少之甚少;另一方面,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的地位不对等。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关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目前还处于探究及实践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周满生认为其发展路径应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要在理解和坚守本国教育特色及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中西结合,将国际教育和中国教育的精华有机结合;二是要强调公办教育机构的引领作用;三是要牢牢把握课程设置这一核心问题,广大中小学要将国际通行课程和基础教育的优势相结合,主推本土教改,补本土教育之短板,在开发国际课程时强调国际化课程的现代性和探究性,引进的国际化课程不但要进行整合还要适度;四是要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尤其重视外籍教师的管理。

高瑜和傅林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中,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是核心,立足本土是原则,课程与教学国际化是关键。强调学校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时,首先应进行价值定位:多元与差异、公正与公平、和平与发展;其次,进行动态推进: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国际化;再次,进行深度合作:尊重文化差异,增进国际理解;最后整合实施:注重学科渗透,整体设计课程。

莫景祺指出,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要以区域推动为主体,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内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校长和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建立信息交流与研究机制,建立中外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等。

有些学者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的研究则结合地方实践进行分析。例如,杜新秀在研究了京沪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后,认为广州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应系统规划,加强统筹管理,重视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盘活各类国际教育资源,以有序、持续地推动广州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李军以上海市P区为例,认为P区基础教育国际化未来的发展路径,一是创新理念,研究先行,整体规划区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二是注重基础建设,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包括完善教育国际化规则体系与长效工作机制,认真梳理、论证区域中小学教育国际化发展所需的各项制度与规则,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区域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水平,建立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电子信息平台,建立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数据库;三是分类推进,把握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重点,包括积极推进中外学校课程合作,丰富国际化课程资源,坚持本土培养与海外引进相结合,建设稳定专业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促进中外合作,提升国际教育服务能力。樊僧健则从深化基础教育国际化理念认识、健全制度、尊重差别、多层次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效等方面对郑东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出发展意见。

此外,还有学者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国内外发展的相关经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基础教育国际化是一项上至政府支持,下至学生理解的教育,是一项多层次、全方位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内容,各地区不可盲目照搬和复制经验,要根据本土条件,合理健康地发展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满生.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考和路径探讨[J].中小学管理,2017(5):6.

[2]高瑜.纵深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5(5):16.

[3]钱铁峰.漫谈基础教育的国际化[J].华夏教师,2014(3):15-18.

[4]刘剑青,王小飞.教育国际化内涵及政策定位[J].国家教育学院行政学报,2015(5):21.

[5]傅林,高瑜.再论基础教育国际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41):15.

[6]莫景祺.對当前基础教育国际化“热”的冷思考[J].人民教育,2014(10).

[7]李军.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管理,2015(10).

注:本文系课题“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和中外课程融合的分析与路径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KYJD16-16。

作者简介:陈路平(1988— ),女,江西赣州人,硕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基础教育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