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畏惧写作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探究
2018-08-13钟铭利
钟铭利
内容摘要:写作水平是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非常重要的标准,然而,写作对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内容空洞、缺乏情感、形式单一,已成为当下不少中学生作文的常态。论文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育教学的具体现状,分析初中生主要存在的畏惧写作的原因,并充分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因素导致的“写作难”提出相应的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转变教学模式、鼓励阅读、培养兴趣、创设情境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正视并克服写作困难。
关键词:畏惧写作 转变模式 培养兴趣
“良好的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处理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1]对处于基础教育承上启下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对功底较差的学生来说,写作就是一件苦差事。他们畏惧作文,厌烦作文,每上作文课就无精打采,所写文章往往思路阻塞、语句枯燥、呆板乏味,他们在作文中经常得到的是失败的消极体验,这种负面的感受会因为作文始终得不到认可而进一步恶化,导致学生无法树立起良好的写作信心。
在吸收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及到中学进行实际调研后,笔者发现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写作问题有:对主题的把握较为肤浅,在形式上总是千人一面,所用语言贫瘠乏味,为了达到规定字数,往往生搬硬套往上凑,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常常无中生有,过分矫揉造作。笔者利用实习机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学校(黎平二中)的初中生做了关于作文现状的随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阅读习惯、作文习惯、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等。调查对象为初一至初三的学生,采取课后时间随机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6份。
从问卷统计结果中得知,造成初中生畏惧写作的原因主要分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包括学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僵化、教师不善于引导学生作文或引导成效不明显、教师由于个人主观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评改的失当,以及家庭生活中家庭文化氛围熏陶的欠缺;内在因素主要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包括自己本身掌握的知识较为贫乏、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缺乏写作自信。
当然,最终导致学生畏惧写作、不愿写作的原因都是相辅相成而非独立存在的,这点在问卷结果中也有所体现。
基于上述初中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问题的产生原因,下文将从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指导成效,鼓励多多阅读、培养文学美感,培养观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灵感,把握评改契机、树立写作信心五个方面来探究应对初中生畏惧写作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指导成效
转变教学模式,并不是说不能有模式,而是要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创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并且,具体的模式和框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与指点,同时因为文章体裁存在差异,还需要及时转换适用于各类文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作文课堂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统一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还能充当导演角色,引导学生创造情境,体会真实的情绪变化。也就是下文将提到的“创设写作情境”,通过朗诵、表演等方式可切实提升学生参与情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情绪的变化,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但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转换多种教学模式,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并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良性互动模式的形成。
二.鼓励多多阅读,培养文学美感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为写作提供一系列的技巧,还能有效地拓宽学生视角、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使其语言的运用更为精巧和独到”[2]。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得以积累一定的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关于文学审美的感受度。“若缺乏對文学作品独到、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不能对自身情感变化有深刻体会,想创作出寓意深刻的佳作是十分困难的”[3]。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关于《春天》的话题作文时,同样表达喜爱之情,有一定文学阅读积累与文学美感的学生能用出“莺歌燕舞”、“春意阑珊”等词及一些诸如“春天睡醒了,睡眼惺忪的样子特可爱”般精炼的句子,反之,学生的文章中则会大面积地出现口水话、流水账。所以,“唯有拓展自身阅读范围并加深记忆,才能够创作出理论充分、言辞优美、逻辑清晰的好文章”[4]。
三.培养观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若想创作出一篇有血有肉、情感真实的作文,日常生活中就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素材,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生活中挖掘能够进行写作的好素材。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感知外界生活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细心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并由此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能够通过记录生活来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长短假期的时间,组织、鼓励甚至硬性要求学生参与各种大小活动。
例如,让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使其在劳动中受到某种场面的感染。哪怕只是到街道参加义务劳动,清扫小广告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能使他们体会到创造的艰难和幸福;利用敬老爱幼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通过看“法制节目”、“音乐节目”“娱乐节目”等等感受生活的别样色彩;亦或在日常生活中看人来人往,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态。
凡此种种,对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教师最好要求学生在观察结束后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发现,但并不限制范围,因为如此,一方面,老师的硬性要求会促使学生主动去观察并积累,慢慢养成习惯,另一方面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创设情景、激发灵感是治愈学生“怕写作文”的灵丹妙药,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因为根据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起具体的文字或抽象的讲解,鲜明的形象显然更有助于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引发写作的兴趣。作文情境就如演员的“小品”,学生能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悟、体验。[5]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气氛、情境,在这种气氛和情境的感染之下,一定能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思维。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1.表演观察法。在训练学生写有关体会、描绘人物情绪变化的作文时,可通过开展一系列情景话剧的方式,让学生身在其中,参加筹备与演出,并对其他表演者的神态、肢体行为及情绪变化等做简要的记录,过后再通过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把自己观察到的写进作文里。
2.音乐渲染法。用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思考状态。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有关《童年》的作文时,就可以播放一些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童年时爱看的动画主题曲等,勾起学生童年时的玩乐记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做补充、拓展,使学生的思路不仅仅局限在“童年玩乐”上。
3.图画再现法。用形象生动的图画把学生带到相应的情境中,用插图或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灵感。如互联网中常见的一些漫画,或旨在讽刺、或引人深思。可去粗求精,选择其中一些好的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们“看图写作”。
4.生活体验法。将学生自身的看法与外部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见解。例如,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时,以生活中某场景、某事件为材料,请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在业余生活中着重对其进行观察,并用文字描述出来。过后教师再加以适时辅导,则可事半功倍。
当然,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教师生动形象的口头讲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教师们必须得不断提升自身表达能力、增强课堂魅力。
五.把握评改契机,树立写作信心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首先,教师在评改中要表现出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妥善运用这一契机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如果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太过主观臆断,不能体会学生创作过程的想法,仅对其文章进行粗暴的点评,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若教师能尽量理解学生的写作意图,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评在点上,帮助学生认识优点,克服不足,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写作自信无疑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其次,作文评改中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情感。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常常以“内容空洞”、“层次不清”、“语句不通”、“缺乏新意”等评语来评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挫伤,甚至逐渐对作文产生厌恶情绪。
因此,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要体谅学生,适度放宽评改标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评语尽量幽默委婉,让学生既感到自身的进步,又明白自己作文的不足,尝到被尊重的甜头,从而唤起写作的信心。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作文学习中存在畏难现象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其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突破,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同样,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多方面相结合的。家庭、社会、学校都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重要环境,而在其中,学校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則是举足轻重的,主要教育者的角色是由教师来扮演,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多手同时抓”,结合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成长——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以评改契机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此外,条件允许情况下,还要注意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
做到这些,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在写作中产生的畏难情绪,获得成功写作的愉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中克服“写作难”。
参考文献
1.李娜.7-9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2.钱德宝.论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7期.
3.李子华.灵感从何而来[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9.
注 释
[1]李娜.7-9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2]钱德宝.论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7期.
[3]钱德宝.论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7期.
[4]钱德宝.论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7期.
[5]李子华.灵感从何而来[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9.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