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人文关怀

2018-08-13唐思程

文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迪伦鲍勃人文关怀

内容摘要:鲍勃·迪伦是第一个以音乐家身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2016年他的获奖事件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学者们对文学的定义与文学的边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不符合传统文学形式的歌词是否能被称作是文学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大众的反思。本文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分析鲍勃·迪伦歌词内部对战争的抗议与对和平的向往,对人生与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从而探索鲍勃·迪伦歌词具有普世性与跨时代性的原因,并对鲍勃·迪伦歌词中的文学性进行反思。

关键词:鲍勃·迪伦 文学 人文关怀

2016年鲍勃·迪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件让他的音乐作品更广泛地引起了中国学者与国内民众的关注,然而迪伦对美国流行音乐及文化的影响已长达五十年之久。他引起无数心灵共鸣的音乐作品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在那个冷战笼罩下充满恐惧与不安的美国社会里,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与《时代在变迁》两首歌曲代表了当时一代人反叛的声音,被称作是当时美国民权运动与反战运动的圣歌。而到了2009年,迪伦的另一首歌曲《大雨将至》则被选作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非官方主题曲。

显然,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已不仅限于刻录在唱片中供大众娱乐的一种音乐形式了,它已上升到代表一个时代声音的高度,上升到传达一种态度,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思想的高度。然而这种思想与传统的文学思想不同的是,它不再藏于印刷书本的深处,而是伴随着民谣的旋律注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渗透到大街小巷之中。

笔者认为,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能有如此强大的思想力量与普世的吸引力,与其歌词中的人文关怀是息息相关的。迪伦许多的音乐作品里都涵盖了对战争的反抗与对和平的向往,对人生与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笔者认为正是这种普世的人文关怀,在内涵的层面上,赋予了迪伦音乐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以及跨越时空的伟大。

近两年来国内对鲍勃·迪伦的研究主要的关注点是迪伦获奖事件与文学边界关系的讨论,争论什么是文学,以及不符合传统文学形式的歌词是否能被称作是文学的问题。本文将着眼于鲍勃·迪伦音乐作品内部,分析其包含的思想内涵与普世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文学真正重要的是作品里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

1.对战争的抗议与对和平的向往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核武器的诞生让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不安,越南战争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迪伦成长在一个充满了恐怖气氛的环境里。他在《编年史》中写道“现实是悲哀凄惨的。不知什么时候黑云就会爆炸,死亡将降临到每个人身上,这种恐惧便是现实。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如何躲到桌子下保护自己,我们在恐惧中长大,也养成了一种偏执妄想的意识。”【1】从迪伦的描述中不难察觉,战争已给那个时代的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而迪伦对战争的恐惧也逐渐转化成了一种与战争反抗的力量。他将这种力量注入了音乐之中,将这种反抗战争与向往和平的思想融入了音乐里的诗行。

《大雨将至》就是一首迪伦将反战意识具象化了的音乐作品。在这首歌发行不久,古巴导弹危机如同呼应歌词含义一般如约而至,而这首歌也被看作是暗讽古巴导弹危机而创作的。歌词以暗喻的形式与尖锐的描写,刻画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惊骇,字里行间中渲染的绝望让人触目惊心。这些诗行以音乐的形式流淌在那个充满了紧张气氛的美国社会里,迪伦用沙哑的声音唱道:“你将来要做什么,我那亲爱的孩子?我将要在雨来之前离开,我将走进深深的黑暗森林的深处。那里会有许多人,他们两手空空。那里的水中全是毒药。那里的房子紧靠着肮脏潮湿的监狱。那里的刽子手总是隐藏在暗处。那里饥饿是丑陋的,那里灵魂被遗忘。那里黑是唯一的顏色,那里零是唯一的数字。我要讲述、要思考、要琢磨、要呼吸。我要在山巅讲述这些,以让所有的灵魂都看得到。然后我站在海面上直到开始下沉。但我知道我的歌将会传唱。”【2】

《大雨将至》发行时,迪伦接受了芝加哥电台的采访,在访谈对话中他表示《大雨将至》并不是一首时事歌曲,其中的雨指的也并非是原子雨,他想表达的东西远比这些要多得多。【3】事实也确实如此,从歌词中也可以看出,迪伦所写所唱的并非局限于某一地域,某一国家或某一具体事件。歌中的景象可能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也可能是一百多年后的人间景象,可能是上世纪世界大战中的生灵涂炭,也可能是如今中东地区的人烟荒芜,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隐含的,永恒不变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毁灭性的伤害。垮掉派的代表诗人艾伦·金斯伯格也曾表达了对这首歌的高度赞誉,他说,当我从印度回来到美国西海岸去的时候,一个诗人在派对上放了这个年轻民谣歌手的歌,当我听到“大雨”之时,我陷入思考,流下了眼泪,因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火炬似乎已传递给了下一代人。【4】

如果说在《大雨将至》里迪伦仅刻画了战争的恐怖与启迪了人们对战争的思考,那在《让我死在自己的足迹里》这首歌中,迪伦则是以一个音乐战士的身份明确表达了自己看待战争的立场。迪伦唱着“总有人在制造恐怖,他们谈论战争已经许多年,我了解他们所说的一切而我不置一词。但是上帝,请听我微弱的祈求之声:在我长眠于地下之前,让我死在自己的足迹中。如果我有宝石、金钱和王冠,我要买下整个世界并改造它,我要将所有的枪和坦克扔进海洋,因为它们是过去历史中错误的产物。在我长眠于地下之前,让我死在自己的足迹中。”【5】

让·多米可尼·布里埃在《鲍勃·迪伦 诗人之歌》中写道“迪伦通过民谣,把孕育于过往的神话中汲取的东西运用于当下,创作描写“此时此地”所发生之事的歌曲。”【3】不可置否,迪伦关注着内心世界与周遭环境,但当迪伦将现实中的恐惧织入了歌曲时,所产生的力量已跨越了现实的时间与空间。当那些遭受过战争折磨、渴望和平的人听到迪伦唱着“如果我有宝石、金钱和王冠,我要买下整个世界并改造它,我要将所有的枪和坦克扔进海里”时,他们早已将迪伦奉作了反战思想的代表与先声。

2.对人生与时代变迁的思考

鲍勃·迪伦是一个民谣歌手,一个诗人,是美国梦的杰出代表,但在本质上,他则更像一个不断询问,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行者。他曾说过:“很多时候,你必须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你想去的地方。重要的是你必须要一直前行。或者每次当你停下来的时候,在路边建一座房子。我想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最绝妙的事情了。”【6】《答案在风中飘荡》和《时代在变迁》这两首歌曲便象征着迪伦在人生路途中建造的两座绝妙的房子。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7】当人们看到这段熟悉的歌词时,无疑会想起那个用脚步丈量美国,用认真与努力填充生活的阿甘。这首《答案在风中飘荡》与电影《阿甘正传》融合,留在一代人的记忆深处。评论家迈克尔·格雷认为,迪伦将圣经里的修辞融入了这首《答案在风中飘荡》的创作。这种特殊的修辞形式在《新约》和《旧约全书》中都有记载,大意是凡人都有叛逆的本性,他们有眼睛却不去发现,有耳朵却也不去倾听。在《答案在风中飘荡里》,迪伦将圣经中的句式进行了创新,他写道“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8】

如《圣经》一般给予人启迪,《答案在风中飘荡》也以其内涵的深远与丰富广泛地渗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首歌的第一句“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是一个男人”被道格拉斯·亚当斯作为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终极问题”而提出。与此同时,这首诗歌也被选入了斯里兰卡的英语教科书里,由于取代了原来莎士比亚的作品而引发了争议。除此之外,这首歌还被许多自由教会所接受,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首歌在天主教的“民间弥撒”和新教圣歌中都有演唱。

如果说在《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里,迪伦提出了无数的问题与迷惑,那《时代在变迁》这首歌似乎就以“时代在变迁”这一观点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在《时代在变迁》一曲中,迪伦开始以抗议民歌王国首领的身份,呼吁全世界的年轻人向旧思想,旧传统宣战。他在歌中写道:“时代的脚步正在前进,世上所有的父母亲,请你们过来仔细听,对于自己不懂的事,请你们不要瞎批评,你们的儿女们,不会服从你们的命令,你们走过的那条路,已经老得无法胜任新的长征....时代的车轮将沿着新方向继续前行,界限己经划清,敌我已经分明,现在落在后面的,将来一定是最快的人,现在流行的事情,将来一定会布满时间的灰尘。”【9】

其实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哲学家梭罗早已说过“经过圆心能画多少圆,就能有多少种生活方式。”迪伦的反叛思想便是这种观念在新时代里的一种诠释。他鼓励年轻人们不要墨守成规,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历史与传统的镣铐锁住了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要建设属于我们的新时代。他曾告诉《16》杂志:“人们应该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而非人云亦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并且应当为之自豪,无论是清洗街道,縫补衣服还是唱歌。”【5】同样,迪伦也以身作则,将这种这种创新与叛逆的思想织入了古老的音乐民谣里,让他的诗歌从一种仿佛高不可及的文学形式解放到了大街小巷里,让每个人都能听见,都能感悟。

3.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

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是迪伦这个以音乐为灵魂在世间行走的行者最远大的目标。许多人眼中的迪伦是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他浪漫、愤怒、激情四射、兴高采烈、神秘、令人抓狂、变化莫测。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不过是个感情丰富,用音乐与思想追求平等与自由的人罢了,他反对虚伪,反对不公平,反对扭曲自己理想的一切。正如鲍勃·迪伦曾在自己的组诗《十一首简略的墓志铭》中写道:“高不可攀的偶像带来恐惧,它们倒下时使人希望粉碎,伍迪从不使我恐惧,他也不会粉碎我的希望,因为他只是带着一本叫作人的书本递给我让我读一会,我从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课。”【3】

伍迪·格里斯曾说“我讨厌那种让你觉得你生来就要输的歌曲,我要唱的歌将向你证明,这是你的世界,我要唱那些让你为自己和工作感到骄傲的歌曲。”这是伍迪教给迪伦最重要的一课,也是他教给民谣爱好者最重要的一课。

鲍勃·迪伦践行着这种对平等与自由追求的信念,他为世界上的弱势群体写歌,他为社会的不公发声,他在《自由的钟声》里写道“战鼓为聋哑人而鸣、为盲人而鸣,战鼓为遭受虐待者、为失去伴侣的母亲、为错用头衔的妓女而鸣,为触犯轻罪的囚徒,被追捕被欺骗的人们,我们倾听着自由的钟声为他们鸣响。”【10】

艾伦·金斯伯格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对“垮掉的一代”的理解,他说:“事实上,我记得在六十年代,克鲁雅克在接受威廉·F·巴克利的电视访谈录时被问及‘垮掉一代意味着什么,他说:‘悲天悯人。”【11】艾伦·金斯堡在听迪伦音乐时发出的感叹,说他仿佛感受到“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火炬已传递给了下一代人,他所指的垮掉派的精神火炬实质上就是这种叛逆、消极的表象背后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待生命的真诚。

迪伦对自由的追求还体现在他对思想解放,对追寻自我的主张里。迪伦在《像一块滚石》这首歌中写道:“马戏团的小丑们来为你耍把戏,可你没有注意到他们其实对你很不满意,你一直没明白一个道理,决不能靠别人来为自己提供前进的动力,你曾经和你的外交官共乘一匹黄马,他肩膀上还有一只逞罗猫,可你却痛苦地发现,他绝不是你想要的人。”【12】

如果在《时代在变迁》一曲中,迪伦号召年轻人与旧传统旧思想反抗,那在这首《像一块滚石》中,迪伦便是为年轻的生命们指明了方向,他唱着绝不能依靠别人来为自己提供前进的动力。其实迪伦真正想传达的这种反叛精神,这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实质上并非是要发起改变人们政治观念和颠覆社会制度的革命,而是在自身领域内创造及发展自我价值的精神革命。

迪伦曾说“伟大的画作不应该在博物馆里,博物馆是艺术的坟墓。画作应该挂在餐馆、廉价商店、加油站、房间的墙上.......音乐是唯一与时俱进的艺术。它不在书本里,也不在舞台上......”【5】迪伦的这段话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该束之高阁,它也可以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可以是融入大街小巷,真正融于人们生活的艺术。迪伦歌词中的人文关怀,无论是对战争的反对,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还是对自由平等的追求,都赋予了这些歌普世性的价值以及能够广泛流传的文学力量,这种力量能呼吁人们理性地看待战争,呼吁人们不断思考不断往前,呼吁人们平等待人且找到自我。

参考文献

[1]鲍勃·迪伦.编年史[M]徐振峰、吴宏凯.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2]鲍勃·迪伦.大雨将至[EB/OL].[2016-12-2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bcc8d0102ycid.html

[3][法]多米尼克·布里埃,鲍勃·迪伦 诗人之歌[M]文蕴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4]Ginsberg, Allen 2005.No Direction Home (DVD).Paramount Pictures.

[5]鲍勃·迪伦.让我死在自己的足迹里.[EB/OL].[2017-11-26].https://www.jianshu.com/p/6986300d4362

[6]罗伯特·谢尔顿,迷途家园:鲍勃·迪伦的音乐与生活[M]滕继萌,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7]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EB/OL].[2012-05-22].http://www.uctube.cn/008872.html.

[8]Gray 2006. The Bob Dylan Encyclopedia[M].pp.63–64.

[9]鮑勃·迪伦.时代在变迁.[EB/OL].[2016-11-2].http://www.shanxiop.com/edu/2016-10/14186372.html

[10]鲍勃·迪伦.自由的钟声.[EB/OL]. [2012-5-22].]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769457&postid;=19776170.

[11]库伯尼克.诗歌 音乐 文学——金斯伯格访谈录[C]//文楚安. 透视美国: 金斯伯论坛.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

[12]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EB/OL][2016-10-22].https://www.douban.com/not

e/588159929/

课题项目: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资助的大连外国语大学2017年度英语学院本科生创新项目“鲍勃·迪伦歌词中的人文关怀”(201710172000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教师:霍跃红教授,项目负责人:唐思程。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猜你喜欢

迪伦鲍勃人文关怀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音乐家编年史:鲍勃·迪伦的歌
流浪猫鲍勃
你不知道的鲍勃·迪伦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鲍勃·迪伦的摇滚魂
迟来的春天 ——鲍勃(美国)▲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