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猪α干扰素在仔猪腹泻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2018-08-13代洪波李盛辟周远成阴文奇

养猪 2018年4期
关键词:狂犬病干扰素日龄

代洪波,李盛辟,周远成,阴文奇

1.畜禽生物制品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00;2.四川省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 610200)

仔猪腹泻性疾病是近几年危害我国养猪生产最主要的疫病之一,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引起,临床上主要以哺乳仔猪呕吐、水样腹泻以及脱水为特征,死亡率很高[1]。目前,仔猪腹泻疾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免疫可以构筑针对特定病原的免疫屏障,但是一旦部分猪群免疫水平低下形成有效感染和发病,发病猪群向环境中大量排毒,疫苗免疫构筑的免疫屏障将难以抵抗大剂量的强毒攻击。如果发病猪群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疫情将在猪场内愈演愈烈[2]。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影响细胞生长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按照国际标准可将干扰素分为3类,第Ⅰ类以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为代表,第Ⅱ类以γ干扰素为代表,第Ⅲ类以λ干扰素为代表。猪α干扰素作为Ⅰ型干扰素的主要亚型之一,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毒效应,能迅速干扰病毒的复制,是猪体早期抵御病原入侵的重要防御物质[3]。临床应用显示,猪α干扰素在治疗猪蓝耳病、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中均有一定效果,腹泻仔猪注射猪α干扰素后,能缩短病程,提高日增重,加快肠绒毛修复[4-6]。本试验选用2个仔猪腹泻发病猪场,在限定范围内开展了重组猪α干扰素治疗仔猪腹泻疾病试验。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1 仔猪腹泻防控案例一(猪场1)

1.1 发病猪场概况

四川某规模化养猪场,存栏经产母猪600头左右,2017年12月暴发仔猪腹泻疫情。疫情暴发初期主要表现为14~18日龄仔猪腹泻,呈散发,每栋猪舍(22窝)出现2~3窝仔猪发病。采集发病仔猪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胶体金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此外,该猪场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猪场,初产母猪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阴性,但与经产母猪之间无严格的隔离措施,2胎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15%,3胎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高达80%;仔猪腹泻疫情发生后,采集腹泻仔猪肺脏与脑组织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显示3/5呈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

该猪场母猪每年普免4次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腹泻疫情暴发前1个月刚完成猪伪狂犬病疫苗普免;仔猪3日龄滴鼻,1头份/头,45日龄肌肉注射,1头份/头。腹泻疫情暴发后,母猪间隔4周紧急接种2次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截至2018年2月底,仔猪腹泻疫情并未改善,腹泻疫情有扩大趋势,仔猪发病日龄越来越小,由3日龄以上仔猪腹泻发展为初生仔猪腹泻,发病率从20%左右上升至40%以上,日均死亡50~60头仔猪。为尽快控制疫情,2018年3月该规模化养猪场负责人决定使用重组猪α干扰素治疗仔猪腹泻。

1.2 试验方案

共选用36头母猪开展重组猪α干扰素治疗仔猪腹泻试验,随机将母猪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9头。所有母猪产前40 d,每头肌肉注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SA215株)2头份。第1组:初生仔猪每头滴鼻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SA215株)1头份。第2组:初生仔猪每头滴鼻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SA215株)1头份;母猪产后连续3 d按200万U/头的剂量肌肉注射重组猪IFN-α;仔猪出生后,连续3 d按50万U/头的剂量肌肉注射重组猪IFN-α。第3组:母猪产后连续3 d按200万U/头的剂量肌肉注射重组猪IFN-α;仔猪出生后,连续3 d按50万U/头的剂量肌肉注射重组猪IFN-α。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

表1 试验猪场1分组信息

1.3 试验结果

对照组共产仔猪93头,1日龄有53头腹泻,腹泻发病率57%;4日龄28头仔猪腹泻,腹泻发病率30.1%。试验1组:共产仔猪93头,1日龄有68头腹泻,腹泻发病率73.1%;伪狂犬病疫苗滴鼻接种后,4日龄11头仔猪腹泻,腹泻率11.8%,比对照组低18.3个百分点。试验2组:共产仔猪90头,1日龄46头腹泻,腹泻发病率51.1%;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后,重组猪IFN-α治疗3 d,4日龄2头仔猪腹泻,腹泻率2.2%,比对照组低27.9个百分点。试验3组:共产仔猪95头,1日龄56头腹泻,腹泻发病率58.9%;以重组猪IFN-α治疗3 d,4日龄6头仔猪腹泻,腹泻发病率降低至6.3%,比对照组低23.8个百分点。试验猪场1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猪场1统计结果 头

2 仔猪腹泻防控案例二(猪场2)

2.1 发病猪场概况

四川某猪场,母猪存栏200头左右,2018年1月发生仔猪腹泻。腹泻发病初期,表现为零散发病,猪场以腹泻仔猪肠道对所有母猪进行返饲;返饲后疫情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愈演愈烈,仔猪腹泻发病率90%以上,死亡率超过50%。腹泻疫情暴发后,所有母猪后海穴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4 mL/头,产房母猪实行封闭式管理,及时用干燥剂处理腹泻粪便。2018年3月开展重组猪IFN-α治疗试验时,猪场腹泻发病率由90%左右降低至60%左右,死亡率下降至20%左右。

2.2 试验方案

选用20头母猪进行重组猪IFN-α治疗试验,在母猪产仔当天,每头母猪肌肉注射200万U重组猪IFN-α,连续注射3 d;试验组母猪所产仔猪,每头肌肉注射50万U重组猪IFN-α,连续注射3 d。选用同产房饲养的另外20头母猪作为对照。

2.3 试验结果

对照组20头母猪共产仔猪216头,初生仔猪腹泻发病率48.1%,2日龄腹泻发病率为57.9%,4日龄腹泻发病率为28.7%。试验组20头母猪共产仔猪230头,初生仔猪122头发生腹泻,腹泻发病率53%;母猪与仔猪连续3 d肌肉注射重组猪IFN-α,4日龄仔猪腹泻发病率降低至9.6%;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发病率降低19.1个百分点。试验猪场2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猪场2统计结果 头

3 讨论

疫苗免疫被认为是预防仔猪腹泻性疾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断受到质疑。在某些早期猪流行性腹泻疫情的防控案例中分析总结发现,仔猪腹泻疾病的防控具有其特殊性,腹泻病毒主要在肠道内增殖,感染猪群通过粪便向环境中大量排毒,仅仅依靠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保护,难以抵抗高强度的野毒攻击。猪场一旦发生仔猪腹泻疫情,需要尽快封锁发病猪群,及时扑灭疫情,切断传染源,才是对其他猪群最好的保护[2]。在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消毒,降低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等方式控制疫情,待发病猪群排毒期结束后,再解除隔离。

本试验选用2个腹泻发病猪场,采用重组猪IFN-α对腹泻发病仔猪进行治疗,旨在降低腹泻发病率,缩短疫病防控周期,降低其他猪群的感染压力。试验猪场1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初生仔猪滴鼻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后,腹泻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18.3个百分点;哺乳母猪与腹泻仔猪连续注射3 d重组猪IFN-α,腹泻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23.8个百分点;猪伪狂犬病活疫苗与重组猪IFN-α同时使用,4日龄仔猪腹泻率降低至2.2%,比对照组低27.9个百分点。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猪场,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滴鼻免疫初生仔猪,对猪场的腹泻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效果;在试验猪场1以重组猪IFN-α治疗仔猪腹泻疾病成果显著,大幅降低腹泻发病率,缩短了腹泻疾病的持续时间。

在试验猪场2,以重组猪IFN-α连续肌肉注射哺乳母猪与腹泻仔猪,仔猪腹泻发病率由53%下降至9.6%,比对照组低19.1个百分点。重组猪IFN-α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在人用医药方面,已经有诸如重组干扰素凝胶、重组干扰素注射液等产品面世,适用于肝炎、疱疹、尖锐湿疣、感冒、结膜炎等多种病毒性疾病,同时也被证明具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7-8]。重组干扰素产品在人用医药中的应用已证明了该类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与广泛适用性。随着兽用生物制品的不断发展,重组猪干扰素产品将不断增多,重组猪干扰素产品将会不断应用于猪病的防治。本试验通过2个猪场的案例证实,重组猪IFN-α对仔猪腹泻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缩短发病周期。在存在猪伪狂犬病等其他疫病混合感染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腹泻疫病防控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猜你喜欢

狂犬病干扰素日龄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打败狂犬病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干扰素结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状况评价
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