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血清学检测与评价
2018-08-13郑艺杰
郑艺杰
(福建省龙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漳州 363100)
猪伪狂犬病(PR)是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导致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猪群对PRV均为易感[1],主要是以新生仔猪神经症状、肥育猪呼吸系统症状和母猪流产或死胎为主要特征。PRV也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之一[2]。猪伪狂犬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B类动物传染病。
伪狂犬病病毒为疱疹病毒,可以在机体内形成潜伏感染,长期存在于畜群中[3]。PRV传播快,猪自然感染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鼻腔和口腔,亦可通过公猪精液和母猪血液垂直传播。猪只一旦感染可以长期带毒,且有散毒的风险[4-5],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伪狂犬病的持续反复流行,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药物防治费用增加,商品猪成活率降低,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率低,出栏时间推迟,猪肉品质下降,猪场养殖效益差;而对于已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除了让猪场遭受经济损失外,对于猪场品牌的维护和贸易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6]。
使用优质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7]。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疫苗生产厂家,龙海市规模猪场大都以免疫勃林格殷格翰猪伪狂犬病活疫苗(K-61株)、梅里亚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株)、硕腾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 K61株)为主。但从群体防疫的角度来看,疫苗不是万能的,对于已经感染PRV的猪只,接种疫苗只起到减轻临床症状、减少排毒的作用,却不能完全阻止潜伏感染带毒猪不定期间歇性排毒,因而猪场带毒猪的长期存在是控制和净化PR的最大障碍。
为了解近期龙海市猪群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掌握现有防控策略下龙海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和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现对龙海市10个规模猪场开展感染抗体gE和免疫抗体gB监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建立龙海市猪伪狂犬病监测预警体系及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净化方案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来源
2018年3 月份采集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肥育猪血清样品共670份。血样采集后,静置2 h,离心分离血清,-20℃冻存备用。
1.2 主要试剂
猪伪狂犬病gB抗体检测试剂盒和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试剂盒,均由美国IDEXX公司提供。
1.3 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和感染抗体,试验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标准:S/N≤0.6判断为阳性,0.6<S/N≤0.7 为可疑,S/N>0.7 为阴性,可疑的血清样品再次检测。在进行猪场结果判定时,只要猪场有一个样品为阳性,则该场判定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
2 结果与评价
2.1 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情况
从表1、表2可以看出,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PRV-gB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但在肥育猪阶段,D、J两场肥育猪阳性率却分别只有70%、60%,且S/N平均值高,离散度大,gB抗体水平不整齐,个别肥育猪出现免疫空档。
gB属于病毒的中和抗体,检测到的gB抗体阳性并不能区分是来源于疫苗免疫还是野毒感染,因此,需要结合gE-ELI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表1 龙海市10个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PRV-gB抗体检测结果
表2 龙海市10个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肥育猪PRV-gB抗体检测结果
2.2 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10个规模猪场全部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gE抗体阳性率为10%~75%之间,不同猪场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率差异大,这与不同猪场生产水平、饲养管理模式和防疫措施等因素有关。种公猪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1.96%,最高达 61.54%,种公猪在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和传播上起到重要作用[8],只要一头种公猪感染PRV,便可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在母猪群中扩散传染。本次调查生产母猪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7%,最高达55%,与种公猪带毒率高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表3 龙海市10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猪PRV-gE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1)gB属于病毒的中和抗体,gB抗体阳性有可能来源于疫苗免疫也有可能来自于野毒感染。结合表1、表2进行分析: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PRV-gB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且离散度小,疫苗免疫对于gB抗体的产生起到主导作用,但PRV-gE抗体的高阳性率,对gB抗体的产生不可忽视。
(2)从调查结果来看,龙海市已免疫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10个规模猪场仍不同程度存在野毒感染,虽然依靠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猪伪狂犬病的发生,但并没有彻底根除该病。谢海波等研究指出,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才能有效地预防该病的流行[9],从表1可以看出,猪场对于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的免疫较为重视,但对于肥育猪阶段,有些猪场却疏于监测、加强免疫,致使部分肥育猪没有处于有效的疫苗抗体保护下,处于易感状态,同时肥育猪舍的消毒卫生和生物安全工作较差,这也是肥育猪野毒感染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3)PRV可经过胎盘和精液垂直传播,种公猪、生产母猪带毒,垂直传播伪狂犬病的风险加大。一般来讲,猪场养殖规模越大,大都会采用两点式、三点式等更有利于净化的饲养管理模式,免疫程序更为科学合理,生物安全措施更有保障,但D、J两场种公猪野毒感染率达60%及以上,究其原因,员工流动频繁,责任心不强,且种猪引种频繁,检疫和隔离工作没有相应跟上,甚至于引入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公猪导致PRV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在种母猪群中扩散传染,给猪场带来严重危害。
4 防控策略
(1)定期开展gB和gE抗体监测及风险评估,科学合理分析试验数据,根据猪场的免疫和感染状态,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坚持持续科学免疫,提高中和抗体水平,避免出现免疫空档期,减少感染风险。
(2)系统做好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猪圆环病毒2型和蓝耳病病毒等单一或协同感染造成猪只的免疫抑制,以免引起PRV疫苗抗体产生推迟或免疫失败[1,10]。
(3)坚持自繁自养,强化饲养管理,尽力做到全进全出,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严格隔离检疫,严格执行猪调运及引种制度,加强种猪普查及阳性种猪淘汰,及时根除隐性感染猪,重点关注车辆、人员、老鼠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传播扩散作用。
(4)种猪和后备母猪带毒是控制猪场伪狂犬病的最大障碍,应当为种猪建立比较详细的档案,进行严格的免疫防控,对后备母猪进行gE抗体筛查,保证入群后备母猪质量,尽可能淘汰或加速淘汰阳性种猪以免给猪场造成生产繁殖压力,保障新生仔猪的品质。
从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来看,10个猪场均接种了PRV-gE基因缺失疫苗,但仍存在较高的PRV野毒感染率,特别是种猪带毒形势严峻,说明对PR防疫控制工作目前在龙海市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