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都不能少

2018-08-11杨晓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突出创造鼓励

杨晓雅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班上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乡下学校,生源本身就受限制,学生基础薄弱而且学习兴趣不浓,“学困生”比例就更大了。要改变这种情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向45分钟要效率,不断探索适合“学困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降低“学困生”比例。

【关键词】课堂;创设;创造;突出;鼓励

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家长大多数文化层次偏低,生活压力重,缺乏培养孩子英语学习意识,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习惯也都比较差,英语学科的“学困生”数量随着年级升高,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换英语“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反复的训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进入初中随着科目的增多,难度加大,想让“学困生”在课后花大量精力学习英语有点不切实际,所以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就必须向课堂要质量,把握好45分钟。针对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陶行知说过:“根据孩子们不断地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天性,透过特殊的环境、设备和方法,我们培养并引领他们成长,踏进未知之门。”把英语课有效地和“学困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学困生”喜爱的英语歌曲,某个他们喜爱的明星,他们喜欢吃的食物或者最近看的电影等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心呵护,为“学困生”创造课堂表现机会。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的看法,真诚与学生倾谈。”英语课堂应时刻表现出教师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心灵碰撞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信心。在备课时,要为“学困生”设计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问题回答过程中体验成功以及被肯定的喜悦,增加其自信心。即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学困生”仍然回答不了的,也不要立刻放弃,应适时引导降低难度,或者及时让其他稍好同学示范引导,再让其回答让他们明白老师是没有放弃他们的,同时也让他明白只要通过自己不断尝试,英语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

(三)突出重难点,精简幻灯片。多媒体教学集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技术,可以将我们英语教学中抽象的事物和情境具体化,化解我们英语老师上课费力解释的尴尬,让英语课有趣生动,课堂容量大、节奏快。但是近些年教学实验让我们意识到似乎过分依赖多媒体了,有些时候甚至一节课幻灯片三四十张,教师上课像放电影一样幻灯片一闪而过,课堂是热闹了但是效果呢?尤其我们的“学困生”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老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老师不妨精简一下幻灯片,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每一张幻灯片,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困生”加深理解记忆。教学中的重点词汇,我们不妨板书并标出其元音音标,这对于“学困生”掌握音标及拼读规则很有实际意义,也可以改善他们记单词老大难的现状。教学中的重点词组句型,我们不妨设计一些接地氣地随堂练习,让他们在实战中应用提高,又或者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改错,加深印象。“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知识的掌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农村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来说,只有反复不断地练习,才可能会有成效。

(四)适时评价,及时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对“英语学困生”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欣赏,多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困生”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比如“Well done, excellent, great, you did a good job”等。或者利用生生评价,多让“学困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对话表演,让全班同学的眼神、微笑和掌声鼓励“学困生”。长此以往,“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就会增加。课后多表扬“学困生”的长项,有意识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完善自我。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哪怕是10个单词的听写满分,也全班表扬并在家长群里发布表扬通知,发挥家长群的鼓励作用。当他们在单元测验或者月考中成绩取得进步,特别为他们在班级的光荣榜里设立进步奖,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继而信心倍增。

常言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所谓的“学困生”只是我们教学花园中略有微瑕的璞玉,长有旁枝斜叉的小树,面对这些“学困生”老师要有洞察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深厚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走出学英语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德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突出创造鼓励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