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018-08-11李扬扬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锻炼习惯养成小学体育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认为,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严格训练,不断强化,不断探索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中实现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常识、提高体育意识,规范学生课堂行为,促进学生参与意识,自觉地把学习目标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体验到更多的体育运动乐趣。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关键词】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养成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有助于加强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帮助他们养成各种学习习惯,从而培养起他们坚强的意志、毅力和终身锻炼的意识。因此,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围绕这一主题,谈几点体会。

一、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特别喜爱做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活动性游戏。通过情境的创设,实施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情境氛围内。如上课伊始,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故事等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中间环节是体育课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结课时要将本课学习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介绍体育竞技和全民健身运动精彩故事,以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新课程特别强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小学体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教给他们平时熟悉的动作,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玩得起来,在玩和活动中掌握技能,发展体能,受到教育.如在投准练习中,如果每次练习都采用固定点让学生来投,学生兴趣就会减淡.如果组织投准比赛,看谁击中目标次数多的练习,“投空中移动纸板”、“地上滚动的球”等投准练习, 原本枯燥、乏味的投掷教学变得有趣了,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正在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课上就会出现你能我行的高涨气氛。再如跳绳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用同一种方法去跳,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技能发展不一样,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分组比赛和三种不同方法的跳绳方式进行比赛,能充分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之情绪高涨,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

三、重视体育锻炼毅力的培养

首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引导法,通过介绍体育名将为国争光的动力和原因,关键在于顽强的意志力;来引导启发学生建立信心,明确学习目的。其次是用讲解法,使学生明白,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造成的不适应是暂时现象,是可以通过长时间体育练习来改变和提高的,使学生的练习更具有自觉性。

教学中将学生按其运动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性,不同程度学生的运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自我激励法:首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遇到困难,难以坚持时,心里默想“我不比别人差”“我也能行”,并通过自我鼓励、自我说服等方法,消除各种不利情绪的影响,来动员自己的意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四、指导方法,强化认知

教师定期强化学生体育学习习惯的认知,结合学习方法,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知道某一习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操作有哪些要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如:在低年级体育常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站队的位置,上下午站队的方向,每个学生在队伍中排队的顺序,前后排人数不等时如何补充提前说明,使学生知道怎样集合站队,逐渐养成集合“快静齐”的习惯。

五、严格训练,强化练习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严格训练,不断强化。体育课技能培养尽管可以采取多中趣味教学方法,但严谨的程序和操作又是枯燥的,有些体育项目的训练,是需要耐力和毅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时严格要求,强化练习。如,对低年级学生可选择队形、队列、柔性内容进行训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协调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动作的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上下功夫,进行严格训练,在训练时,纠正错误,正确操作,不断强化,促使他们形成规范的动作习惯,进而达到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运动参与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导小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热衷于比赛的心理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如,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投篮、拔河等。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做到一物多用,适时适度地让他们设计教学场地和游戏活动。这样做,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锻炼习惯的养成。

七、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学校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尤为重要。如,发现有些小学生动作不规范;运动组织无战术;这时教师有针对性地指正错误,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较高。教师单枪匹马,显然是不行的。还要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加强联系、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标准,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在参与體育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让小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教学,2003(3)

【作者简介】

李扬扬,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教5年,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养成小学体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影响初中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