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8-11刘松连
刘松连
【摘 要】现代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就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养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合理整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素质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深入挖掘,结合课堂阅读教学,融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案例和知识点,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心理健康素质全面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需求,对其进行学习兴趣、情感教育、意志力及个性教育,促进学生能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压力,促进学生健康、独立人格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树立良好的生本教学理念,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包括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会在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本,以平等、尊重、关爱的态度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询问、多鼓励,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帮助和解决。促进学生实现从学习到人际沟通与交往都实现健康发展。
二、善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素材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文章,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并在教学中随时利用相关素材,通过提问、课外作业等形式,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保持对学习的良好兴趣和学习习惯,与教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这些都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能有效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如课文《中彩那天》适合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品行教育,教师可自然引导学生结合事件中,爸爸的做法,引导学生去思考爸爸的做法怎么样?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处理?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诚实守信的品德教育。
(二)设置情境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行为往往是其心理的体现。对于有故事情节、有人物语言的文章,可排演简单的小品,安排学生分饰不同角色,体验不同人物在不同故事中的心理活动和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判断什么是正确的、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思考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等等。在这个体验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面对困难有效化解的智慧和挑战困难的毅力。进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乐观地看待生活,享受生活。如教学《彩虹》一课时,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和情感表达,通过语言和行为动作,将其表达出来,树立热爱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自身负责的有用之才的信念和决心。
(三)营造温馨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日常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惑,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压力,并懂得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去实现情绪的良好控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语文课堂教学营造成一个学生能够勇敢表达内心情感,并愿意积极寻求教师帮助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体会感恩等情感的表达,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给予树》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当你遇到帮助你的人时,你应当怎么做,当你做了伤害到他人的事时,你应当如何去做。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如何向他人表达谢意,如何在做了错事时向他人表示歉意等自我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教育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借用生动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一些深奥的道理通过寓言、卡通等形式表达出来,会吸引学生产生仔细观看并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如关于勤奋、节约、礼貌、谦和、善于理解他人、友善、热心、坚强、孝敬老人等等人们应当具备的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有体现,教师可对其中的情节故事以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寓情于境,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養成。
三、营造温馨的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现代教育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心理,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偏于溺爱,使其养成了诸如自私、冷漠或不敢承担责任等不良心理和习惯。这些习惯不及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性格表现及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引导,促其改正。为促进学生养成相互帮助、融洽沟通、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等良好品格的养成,教师可安排不同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助于教师以此正确引导,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纠正不良习惯。如,在课堂上,对于阅读教学中某知识点,可设计出适合的题目,安排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共同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在这个合作学习过程,教师要制定一定的规则,要求每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建议和办法,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面对任务都要尽到职责,有效表达自己的建议和办法,大家群策群力,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对于那些因学习基础较弱,没有解决办法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他同组学生给予帮助,而不是事不关己,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在集体中的温暖、自信、安全及每个人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活动会令学生产生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乐观积极、轻松愉快的体验,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需要教师不断从中分析、总结,摸索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并得到从心理到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兰.语文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6(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