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向行为支持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应用反思与建议

2018-08-11张香玉彭宏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建议

张香玉 彭宏莲

【摘 要】在国家大力倡导融合教育的理念下,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为了使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得到改善,保障融合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来干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成为了热点。但从正向行为支持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在分析正向行为支持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揭示其现实困境,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进正向行为支持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关键词】正向行为支持;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应用反思;建议

我国特殊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分布不均,为了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我国开始大力推进随班就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实践模式。在国家对融合教育的大力倡导下,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得以实现。但自闭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之路并不顺利,除了外在环境建设及资源保障体系不健全之外,也与自闭症儿童本身具有的情绪行为问题有关。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中出现打人、哭闹、尖叫、自伤及刻板行为等不仅对儿童自身、其他儿童造成伤害和影响,还严重干扰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行为问题成为自闭症儿童不被普通学校所接受的最大障碍,远远超过障碍本身。正向行为支持作为一种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需澄清和解决。

一、正向行为支持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

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ur Support,PBS),又称积极行为支持,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AB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它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采用强化、消退、区分强化等一系列策略,强调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而非负性的惩罚方法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长期、有效地预防或减少行为问题,增加适宜性行为,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正向行为支持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优势包括:

(一)有助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自闭症儿童在学校经常出现的行为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刻板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等。这些行为问题的存在给自闭症儿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包括身体上的损伤和心理上的伤害。正向行为支持能够有效减少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并增加其正向行为。大约60%的研究认为,正向行为支持能成功减少80%以上的行为问题,大约三分之二的研究显示,正向行为支持能维持90%以上行为问题的介入成效。

(二)有助于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在以往的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干预中,主要以专家—家长或康复治疗师—家长等合作方式为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正向行为支持主张团队合作,也强调在自然、真实和多元的生活情境中实行介入计划。所以当采用正向行为支持干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时,能够倒逼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家庭教育是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只有当二者携手合作时,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同理,当自闭症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如家长和学校教师进行合作时,才有助于其行为问题的改善。

(三)有助于推动自闭症儿童的高层次融合

融合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理想形式,它的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形式融合——功能融合——交往融合——社会融合,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在社会上的融合。正向行为支持可帮助自闭症儿童有效改善其行为问题和形成适宜性行为,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强调干预措施的生态效度,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减少其接受融合教育的阻碍,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奠定基础。

(四)有助于促进其他儿童积极行为的建立

行为问题不是自闭症儿童特有的,其他普通儿童也会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正向行为支持强调对个体所生活的环境进行干预,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同时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来支持社会接受的正向行为,这不仅会减少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也会使得其他普通儿童产生行为方面的积极变化,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正向行为支持具有三个层次,全校正向行为支持是教室本位和个别化正向行为支持的基础,个体行为问题越严重,则会越往上接受个别化的正向行为支持。因此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正向行为支持介入的同时,也为其他儿童建立积极行为提供了契机。

二、正向行为支持在自闭症兒童问题干预行为中的现实困境

正向行为支持虽然是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方法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疏忽,导致其在实践中的干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正向行为支持在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干预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行为选择随意、界定不具体、描述不全面

目标行为的选择、界定和描述是正向行为支持过程的开端,其选择的精确性、界定的具体性和描述的全面性会影响到整个行为介入计划的有效性。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目标行为的选择较为随意,对问题行为的界定不具体、描述比较片面。

目标行为选择随意具体表现为研究者孤立地从行为产生的后果、时间条件(行为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出现的频率等)去选择目标行为,首先选择那些严重影响或妨碍其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如随意离座、尖叫等行为,其次,选择那些会对其他儿童或自身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如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等,大部分研究者在目标行为的选择中未征求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意见,未结合此三者进行综合考虑,影响了后续干预工作的进行。

目标行为界定不具体、描述比较片面具体表现为:研究者仅从行为的表现或形式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界定,对行为问题的发生过程缺乏描述,比较片面,如简单的将离座行为界定为起身、屁股离开座位,而忽略了干扰行为出现的前提是未经老师允许,后果是干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或妨碍了正常的活动秩序,缺少对干扰行为持续时间长短、具体状态的描述。

(二)对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不全面、不精确

功能评估的目的在于评量问题行为出现的前因、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目的。目前研究者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并不全面和精确,主要表现为功能评估所需搜集的资料不全面和对行为问题的功能分析不精确。

功能评估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体的特征和生活形态、环境、目标行为出现的前因和后果。研究者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细致的观察,再加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较少,所以搜集的与行为相关的资料要么只有个体特征,要么只有行为的前因和后果,资料搜集并不全面。

研究者对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功能分析欠精确。有研究者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将行为发生的后果与行为所实现的功能混为一谈,影响了功能分析的准确性;还有的研究未明确界定取得或逃避的刺激特征,如取得谁的注意、逃避工作的特征(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难度太高、工作内容太枯燥等)。还有的研究对功能为“自我感官刺激”的行为问题,未再做进一步评估,分析个体想要获得何种感官刺激。

(三)介入策略单一

从问题行为入手,针对问题行为的前因、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后果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分析,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介入主要有预防、教导和反应三种策略。

目前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介入通常主要以反应和预防策略为主,而对于教导策略的使用较少,介入策略表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影响了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改善的效果和正向行为的建立。

(四)问题行为预后维持与类化效果不佳

目前研究者对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正向行为支持一般以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A-B-A或A-B-A-B设计为主。不管是观察期、介入期还是维持期,大部分研究实施时间都较短,不超过3个月。而国外研究表明,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最少应为3个月,且在3个月过后,必须进行为期半年及以上的追踪调查,以检验正向行为支持干预方案的效度和保证行为干预的效果。综合国内现有研究发现,正向行为支持计划介入干预后的立即效果明显,短期维持效果尚可,但长期维持效果不佳,即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出现行为的倒退(部分问题行为再次出现)和行为的消退(正向行为的消退)。

三、优化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正向行为支持的建议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规范对目标行为问题选择、界定和描述

正向行为支持要求团队合作,但其主要的组织实施者为教师,为了更好地使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来干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為,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正向行为分析的技能,规范教师对于目标行为问题的选择、界定和描述。

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自闭症儿童的概念及其问题行为、正向行为支持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应了解什么是自闭症以及自闭症的行为问题,正确看待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区分行为和行为问题,从而为正确选择目标行为问题奠定认识基础。行为指的是所有儿童都会表现出的外部动作,而到底是不是问题则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时间条件以及其他人对此的看法,不能因为孩子是自闭症,就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自闭症儿童的所有行为都是行为问题。其次,教师对目标行为的界定和描述应遵循客观标准和原则,从行为发生的前提、行为再到后果进行详细而又系统的描述,为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干预奠定技术基础。

(二)规范和加强对问题行为的功能性评估

正向行为支持认为,大多数行为都具有特定功能,能够从外部环境中找到原因,这也说明了大多数行为是可干预的,因此规范和加强对问题行为的功能性评估便成为重中之重。

首先,应广泛搜集与行为问题相关的资料,从了解个体和环境的相关信息,到分析造成行为问题的前因,再到分析造成行为问题的特定后果和功能,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保证功能评估的完整性;

其次,应综合使用多种评估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功能分析和个体的重要他人报道法,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综合使用这三种评估方式,提高正向行为支持的内部效度。

(三)加强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合作

行为问题错综复杂,而行为问题处理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因此正向行为支持认为在处理行为问题的过程应该采用团队合作,让教职工、家长、个体本身、社会工作者、以及相关专家共同制定和发展正向行为方案,以解决行为问题。当正向行为支持介入计划形成后,教师应将此计划告知其他重要成员,包括家长、保育员、其他熟知该个体的老师,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干预措施实施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正向行为支持介入计划的有效性。

(四)注重强化,巩固干预效果

行为干预耗时长,干预效果易反弹,在制定干预计划时要考虑到特殊事件对干预的影响(如学生转学、教师离职),建立应急预案,保证干预的连续性;干预期结束后应对干预结果进行长时间的强化巩固。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预后维持效果追踪,以检验正向行为支持中所用介入策略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正向行为支持的推广度。

【参考文献】

[1]邓猛.从隔离到融合:对美国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变迁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41-45

[2]钮文英.身心障碍者的正向行为支持[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6:653

[3]孙雯,孙玉梅.正向行为支持介入多重障碍儿童扰乱课堂秩序的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10:109-113

[4]曾雅茹,吴云峰.正向行为支持对延长幼儿就坐行为持续时间的个案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0:52-57

[5]刘昊.正向行为支持法在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3:26-32

[6]刘敏.中重度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矫正个案——以正向行为支持技术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5.9:79-80

[7]李露露.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自闭症学生行为问题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4:78-81

[8]绍伟,胡晓毅.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以正向行为支持技术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5.7:92-94

【作者简介】

1.张香玉,西南大学特殊教育学专业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特殊儿童教学心理。

2.彭宏莲,女,汉族,重庆市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发展的模式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