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数学高段年级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
2018-08-11杨定昌
杨定昌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以小学生的现阶段的接受能力是不能够很好地学习的。特别是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他们即将要升入初中,数学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在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发现高段年级的学生逐渐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高段年级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第一要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高段年级;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倾向,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源泉。教师教学是否成功,往往都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可以说,一个人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慢慢培养的。这就表明,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针对高段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潜在的兴趣。
一、农村小学数学高段年级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兴趣,才会有心思去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大脑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不少。小学生的潜力和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学生如果对一样事物感兴趣,就会潜心研究,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可以锻炼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遇到难题也会自己解决,不会想着放弃,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这使得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高段年级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需要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为升入初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这一时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性。在农村的数学教育中,发现高段年级的学生逐渐对数学的学习懈怠,也没有以往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由此可见,教师在高段年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紧迫性。
二、农村高段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1.合理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内心,在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与之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强调的是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在一堂课中,学生一心埋头潜心做题,教师没有进行引导,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不利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走进误区,独立的思考能力反而会退化,合作的意识也不复存在。而在一堂课中,学生一遇到困难,就寻求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帮忙,也不利于思考问题能力的提升。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于现今的农村数学教学问题中。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合理地进行沟通有多重要。比如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习题中组织学生分组抢答的方式。教师首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座位的调换。当教师讲到一个习题时,学生开始抢答,组员之间也可以讨论,并且站起来讲解习题。一堂课下来,教师可以累积抢答问题最多的小组,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也在无形中创设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2.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在小学数学的高段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体对象的不同,积极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如多媒体情境、趣味性引入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并且合理地轉变。学生在教师不断改变的情境教学下,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不会那么快,他们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着期待。这种期待就是一定意义上学生兴趣的保持。首先,教师要注重数学的生活化,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学习数学,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其活学活用数学的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内化处理,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多媒体教学以及情境创设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不倡导教师表面化地多媒体教学,应该要推出新颖的方式,或者利用情境联合法,使得情境得到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持续变化,学生产生的兴趣也会更加持久。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先将多个小正方体放置在平面上,再放上一只壁虎和虫子,这两只小动物相隔一定的距离。这时候,教师问学生,壁虎要经过怎么样的移动才能吃到虫子。在这一有趣问题地引入下,学生之间展开激烈地讨论,并且分析和比较这两者位置的不同。这种课堂气氛无形之中为学生兴趣的培养奠定基础,学生也逐渐突破自己思维的束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其逐渐理解关于图形运动知识点的过程。
3.巧妙地布置作业
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不仅表现在课堂的学习中,还表现在课后的作业中。在小学数学布置课外作业时,学生的课后作业完全是一样的,而学生的基础却是不一样。这种学生学习发展的差异与课后作业内容一致不相符合使得作业的布置失去意义,也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缺乏引导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理解,作业布置的内容往往是与考试相关的,而很少是与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相关的。这样缺乏应用意识的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要意识到课后作业对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且要巧妙地布置作业,使得作业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总结
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的课题。高段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研究出高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首先,是在课堂中,通过创设多变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拾起丢掉的学习乐趣。同时,在课外,教师要布置充满趣味性的课外作业,使得学生所产生的兴趣能够得到持久保持。
【参考文献】
[1]周新平.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创新设计.中外交流,2017年2期
[2]曾振生.浅谈提高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有效策略.新课程·中旬,2017年2期
[3]徐永珍.浅谈在小学高段数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科学导报,201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