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贵在质疑

2018-08-11章兰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质疑激发探究

章兰芳

【摘 要】学贵有疑,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语文教学中“质疑”度的把握,对于每个语文教师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教师在“质疑”中成熟起来,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起来。

【关键词】质疑;激发;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则进。”“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而“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无疑——有疑——质疑——释疑,没一疑问的提出和解决,都推动语文智慧活动的深入。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真正有效的质疑,则是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

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受益于“质疑”,我们的课堂在“质疑”中生成,我觉得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在何处质疑,从哪里质疑,这是整个学习探索的起点,也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

一、课题处质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它具有高度的指向性,或介绍人物,交代主要事件;或暗示时代背景,揭示文章主旨;或提纲挈领,贯通文意。阅读不注意审题,不注意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往往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审题中的质疑,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有些文章的题目,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去读书。如在学习《大禹治水》一文时,教师可先通过谈话引入“大禹”这个人,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提问,接着对问题进行梳理: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的?有没有治好?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利用上述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些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会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文本处质疑

学生在感知文本中,会由文本的内容展开。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质疑探究,层层深入,自悟自得。如《大禹治水》一文中,文中有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由此设疑——“千辛万苦”在治水过程中遇到哪些困苦?“千山万水”走过了哪些地方?由此入手,重点昭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又如“禹在外治水13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出”禹不想念自己的妻子孩子吗?此问则拓展了学生思维。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通过联想质疑对文章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三、在比较中质疑

如学习《草原》一课时,教师可先以腾格尔的一首《天堂》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腾格尔所指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称之为天堂?学生在音乐中想象草原的风光,教师便自然地提出“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然后,演示大量的草原风景图。虽然学生没有机会去实地参观草原,但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了。当学生陶醉于美景之中时,他们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钻研课文。

教师可采用提纲挈领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并找出最能概括草原特点的一句话。在教师的启发下,当学生把“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句找到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碧千里”這个词并进而问学生:“老舍是怎样写出草原的一碧千里的?”学生思考片刻后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并准确地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通过语句的对比来体会表达的情感,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策略。

四、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教学《小鹰学飞》后,问:小鹰还会继续学飞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做?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语文教学中“质疑”度的把握,对于每个语文教师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让我们的教师在“质疑”中成熟起来,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等

(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中心学校本部)

猜你喜欢

质疑激发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