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究

2018-08-11杨晓庆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应用探究

杨晓庆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农业可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农业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作物栽培科学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产,提高作物质量。本文就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在介绍作物栽培科学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它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栽培科学;农业生产;应用探究

农业生产可以为人们提供粮食,也可以为工业提供燃料等等,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黑龙江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基地,它的作用非常巨大。为了促进黑龙江农业基地的发展,就需要利用作物栽培科学,对农作物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以提高其产量。

一、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

作物栽培是选用优秀的作物品种,利用土地、肥料、灌溉、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科学管理作物,使得作物良好生长,并产出效益。其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科学发展水平、政策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面以黑龙江西部地区为例,对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作物随季节变化,季节性强

由于黑龙江地区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夏季炎热,降水较多,冬季降水少寒冷,作物生长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中的光、热、水分等随着季节不断变化,并且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季节性突出,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季节性强。

1.2遵循作物之间的联系性和连续性

黑龙江西部为平原,种植作物较多,种植经验丰富,其在上下茬作物过程中,都遵循作物之间的联系性和连续性。因此,农业生产者需从长远出发,落实前季为后季,季季为全年,年年增产持续。

1.3作物生长具有地域性

农作物的生长除了受到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地域的影响。例如,在黑龙江西部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在海南种植的农作物就不相同,其生长周期也不同。另外,当地的经济条件及技术水平也是造成作物生长地域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作物栽培时,必须加强对当地各方面条件的了解,符合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

1.4注重作物生长的系统综合性

作物生产的影响与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作物、环境与人为措施等。所以,在作物生产中,我们应以系统的角度为出发点,统筹兼顾,综合应用栽培技术,正确处理与协调各类因素的相互关系,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

通过自动化操作,能够完成播种、收割、间苗等工作,极大地减少农业操作所需的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自动化操作效率提高,增加了日工作量,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劳动作业。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土壤状况,选择最优种植品种,帮助种植者做出最佳的种质选择。

2.2采用模式化栽培技术,进行套种生产

众所周知,黑龙江西部的作物就是大豆、玉米、地瓜等。在这里所举的例子就是关于玉米的。在作物栽培科学中有一种模式化栽培技术是“春玉米套种大蒜技术,'它的运用已经普及了。“春玉米套种大蒜技术,'的首先条件就是必须选取适当的时间来播种。一般清况下,大蒜会选用紫皮大蒜,然后用5瓣或者6瓣的品种来作为蒜种,而玉米品种通常是选用中单2号或者掖单13号等,每株玉米间的距离为30cm,大蒜的播种日期比较早,当日均气温达到3℃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工作了。其播种的深度必须控制在3cm以内,每株大蒜间的距离约12cm,其播种的日常是在5月初。作物生产工作人员对田地进行管理工作时,大蒜必须要做好三水一肥管理,玉米则必须在5叶前后进行定苗。

2.3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和生物高新技术,进行作物栽培

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和生物高新技术。首先是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通过对智能机器进行自主驱动而实现作业目标,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干预。如水果收获、间苗等作业中农业机器人的适用;安装智能控制系统于播种机上,在播种中便可对排种机构进行自动调节,获得最优播量。其次是生物高新技术的研究。栽培条件、环境与作物的相互协调对作物产量与质量有着紧密关系。因而,进行条件创造、环境改善、发挥遗传潜力是作物栽培的任务。如对叶片的吸光性进行改变,对CO2固定酶加以改良,可以使光合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作物的快速生長。

三、促进作物栽培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

3.1加强交流合作

当代农业商品化发展迅速,作物栽培学逐渐渗透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综合性更强,因此,单单依靠农业人员的支撑已经无法满足任务的完成需求,必须要通过多门学科的互相配合协作才能加强研究的力度。因此,本学科需要对于其他学科的交流以及渗透进行加强,同时组织多部门跨学科研究。另外,增强国内外交流研究,积极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努力武装自身的内涵 ,加强交流和写作 ,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

3.2进行标准化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传统作物生产依靠经验,科学性不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为此,在作物生产中,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生产,依靠工业化的理念指导作物生产,使用标准的管理经营方式,对作物生产进行分工,保证其程序合理、产品质量高,不断提高作物生产的标准与效益,提高我国作物生产的竞争力。另外,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很长时间,我国作物种植都是家庭式的,主要依靠个人劳动力的传统方式进行,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质量层次不齐,与国外作物生产还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进行规模化生产,进行统一科学化生产、管理,不断提高作物生产水平,规模化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3.3优化种植结构,确保粮食安全

黑龙江西部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基地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十分重要。为此,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黑龙江西部种植地区要不断扩大其他经济作物等的种植面积,在作物种植种类上不断扩展,满足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化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粮食与其他种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及作物茬口,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使得作物种植品种达到最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物栽培必须要遵循相关的规律,学会因地制宜,利用相关的作物栽培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灌溉,采用模式化栽培技术,进行套种生产,实现产量增产等等。只有综合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才能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参考文献:

[1]李卫. 关于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研究[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5)

[2]刘艺伟. 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究[J]. 南方农业, 2017, 11(14)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应用探究
微信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探究
浅析信息化在农业管理中的作用
新疆小麦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