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2018-08-11刘春雨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

刘春雨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其创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内涵有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模式的探索。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借助多种竞赛平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前言

我国《教育法》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与意义

1.1转变就业观念,满足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高职院校只有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在学习创业过程中会更加极积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快、更准地把握市场动向。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还能提供他人就业机会,产生倍增效应。可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受益,企业能够招聘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学生能应聘到心仪的就业岗位,学校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创业是最极积、最主动的就业,当学生具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通过创新创业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市场的机遇和挑战,积累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在创新创业实习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感知变化的市场,学会克服重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经过创新创业培养过的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之中,而且还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甚至实现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市场经济振兴和催生崭新的行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也能够为学生日后成功创业奠定一定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1.3有效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科学的发展

树立高职院校创新办学理念,完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现代新职业的特点、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2.1创新创业理念缺失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仍是当前大多数学生和家庭的追求目标,整个社会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从学校层面看,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各个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并存在一些误区。

2.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或流于形式,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以社团、讲座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未能将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也不能独立于专业教育单独开展,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2.3创新创业教育受众少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活动较少,部分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均以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园、创业社团为主,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大部分学生仅在就业类课程上接触到有限的创业知识,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

2.4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院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现象仍然严重。一般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好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自己探索、创造创新、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在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严重缺乏。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分析

3.1注重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的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在中学阶段不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也不是善于自觉学习和创新思维的群体,高考的分数层次造成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失落和自卑。这部分学生往往认为创新创业可望而不可及。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部门指导人员都可以针对学生心理状态,可通过心理引导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克服胆怯心理,克服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为学生输送正能量,培养阳光向上的心理素质,锻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树立善于思考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人格。以使学生克服传统教育和自身成长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习惯心理。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充分发挥想象力、探索欲和好奇心,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而逐步培育和养成的,当此思维模式固定成为习惯性思维,生也就获得了优化思维的能力和成长效果。

3.2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可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帮助学生强化创新意识,了解一般创业要素、条件、流程等基本知识,通过理论讲解和实战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真实、好上手的项目教授学生亲身体会创业策划、团队组建、企业管理、商业运行、风险评估等,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学习,初步领悟创业规律,熟悉创业方法,探索创业实践,了解创业企业管理,解决创业核心难题。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学习有机结合和相互融通。

3.3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对于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形成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请进来”,即是外聘企业、工商、税务、会计等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创新创业教师,担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导师,他们能把最新的国家政策、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最有代表性的专业成果、最真实的创业历程分享给学生,还可利用其社会资源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真实的“练兵场”和可行项目的投资者;二是“走出去”,即是派遣优秀的教师外出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进修,并到相关企业的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开发创新项目、进行工艺技术革新,再将项目成果物化,并把成功项目“移植”到学校课堂。

3.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依托优质专业社团,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发明制作、DIY创意比赛、创业论坛、创新创业讲座、创业路演、专利申报等活动和头脑风暴的形式,给予政策扶持、启动资金支持、创业场地提供,孵化優秀团队的可行性项目,通过一系列活动把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和专业的实践教学紧密衔接在一起。学校还可通过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工艺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合作,脱胎于企业实际生产革新的项目再反哺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入企业资源,在学校建立各种的创客空间,利用企业资金、设备、产品等要素建设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学生可以在成熟运转企业的产业链中接触企业运转的部分环节,甚至有机会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更能助推学生的创业梦,积累宝贵经验。

4结语

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仅要制订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定资金支持,还要挖掘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主渠道[N].中国教育报,2010-5-14.

[2]徐拥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89.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GG17012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