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的途径研究

2018-08-11李芳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摘 要: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定的教育实践活动,意在促使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丰富创新知识,践行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人格。作为青年大学生,应该勇担使命,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努力开展各类创新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素质素质养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促成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理论概析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主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试图缩小人们实际思想水准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差距,提高人民的思想品德水准和道德素质。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而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指大学生具备的创新素养和创新品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大学生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素质是大学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有机整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提供思想引导,营造创新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价值导向、目标导向、行为导向作用。从价值导向来看,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唯有创新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运用传统思想理论课教授和网络平台的支撑,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氛围,传播正能量,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和歷史责任,树立为国家复兴谋发展的信念,为人们福祉不断创新的动力,使理想信念和创新思维转变为发展的内驱力。

(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思维能力

从目标导向上看,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何激励大学生努力达到目标,即要培养大学生人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正确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失败,锻炼意志力,尽可能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潜能。“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应形式。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的意识,是人们面对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表现出的强烈的尝试欲望和冲动,引起不断探索、创新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3]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利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和方向,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运动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在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思维方式的作用。那些发展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因此,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同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与改造世界,显得极为重要,科学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与改造世界。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人的智能潜力。

(三)改造主客观世界,提高进取心和生活品质

从行为导向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不断形成创新人格,通过在某一行业具有杰出贡献,又对群众有感召力的先进楷模,形成率先垂范的模范作用。使大家从心底佩服,从而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加以仿效,即引导大学生见贤思齐,身体力行。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时,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合理的目标定位、正确的舆论导向、恰当的创新评价等。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国家特别强调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人们遵守合理的社会规范,更应注意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条条框框的束缚。思想政治教育对物质生产起间接作用,它通过激发行为动机,端正社会态度,启发思想觉悟,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促进物质生产,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国富民安,至善至美的生活环境。

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

(一)家庭重视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举止。父母都希望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现在各种眼花缭乱的培训班吸引家长们花血本带孩子求学,看着孩子们肩上的背包越来越重,我们不禁会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千篇一律,只知道啃书本的书呆子,还是学而不精,往返于各类兴趣班,却陷入样样不出类拔萃的窘境。这些社会怪象令人深思,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用兴趣指导实践,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快乐。从小养成创造性思维品质,避免保守僵化的思维模式。学生应从小树立创新意识,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有所突破,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迸发创新之灵气,拥有创新之睿智,享受创新之乐趣。

(二)学校转变传统教育模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教育者课堂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一种一对多、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加思考的死记硬背,而没有吃透领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倡导双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分组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取代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使师生能在和谐平等的共探共享的教学环境中教育资源共享。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者互相影响,互相分享教育资源,可以跳出课本,利用多媒体平台,例如QQ空间,朋友圈,微博等多媒体媒介资源,结合教科书,更好的融会贯通,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跳出课本,及时更新思想,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提供平台,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合力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内化为人的思想品德水平,外化为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先进的思想需要先进的理论做支撑,我们必须拓宽思维,丰富知识储备,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在实践活动中拓宽知识面和知识层次。在智力开发方面,必须提高洞察力和敏锐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突破原有框架,有所成长和发展。在人格培养方面,培养敢为人先、标新立异的探索精神,培养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培养与时俱进、迎接挑战的无畏精神。着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在建立合作共赢的世界格局中,一个国家甚至个人的力量具有局限性,唯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人类共享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50页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第69页

[3]周希贤,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7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卷,第19页.

作者简介:

李芳芳,女,甘肃庆阳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