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 整体把握

2018-08-11薛广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读后感

薛广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整体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例,谈一谈语文课堂的整体思路设计。

【关键词】整体考虑 问题引领 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7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整体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

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对阅读文本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从大处着眼,帮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整体思路基础之后理解课文。我们知道“学以致用”,正如著名教育家斯霞说的那样“语文课本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积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主要是运用在口头表达和作文实践过程中”。[2]课文给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好好的利用课文对学生引导,不仅把课文知识掌握好,还要利用课本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习作水平。

下面以我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为例来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整体设计。

首先,在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之后,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之后,我用问题引领这学生分清层次。

问题一:课题中“书”的书名是什么?用这一个问题直接引导学生找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名。

问题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哪些自然段?学生能很快地找到在课本的第七到第十二自然段。这样,《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部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学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能快速地了解其主要内容。

问题三:作者杨红樱在读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感想呢?找出相关的段落来读一读。学生能很快地读课文的第十三和十四自然段。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要能了解时间的梗概。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很清晰了。这样,学生的分段问题和概括段意也就解决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很快将课文分为四大段。第一段(1至6):写《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第二段(7至12):写《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第三段(13至14):写“我”的读后感。最后一段写“我”要将这本书继续传下去。

学生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之后,从整体上把握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就像找到了一棵大树的主干,会更好地理解文章。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写读后感。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他们在读课外书籍的时候往往会有自己的感受,要想把这样的感受写下来,就要学会写读后感。怎样写读后感呢?本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必须教会学生写读后感的方法。接下来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这方面。

问题四: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们知道一篇读后感包括哪些部分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读后感要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重点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想。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把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写出来,就是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了。

这样,学生能很容易的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写读后感的方法。接下来,我进一步的指导学生怎样写读后感的感想这一部分内容。我让学生继续读课文的第十三和十四两个自然段。思考:

如何写自己的感想?

我们读一本书之后,可以對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片段发表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对书中的某个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总而言之,只要是自己的读后感想就可以了。

回想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是教师讲得多,问题提得多,注重文本细节方面的知识掌握,而忽略了文本是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范例作用得不到显现。其实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地与写作联系起来。学生能从课文中学会写作,这是最好的语文知识的运用,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啊!

参考文献:

[1]选自《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页.

[2]选自《探索之旅》(2000年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6页.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读后感
读后感要联系实际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妙招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借多维手段,促联想发展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引领下的阶梯式综合复习课堂初探
基于问题引领的“苯酚”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