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大班科学区的材料投放

2018-08-11刘文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大班

刘文华

【摘要】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对科学教育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幼儿自主探索和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个别化指导的重要形式之一。要使科学区活动能发挥其最大化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材料的投放起到直接和关键的作用。本文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段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合理投放大班科学区材料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班 科学区 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80-02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幼儿则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材料的探究特征——让幼儿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曾经在某个幼儿园看到科学区角放置了三球儀,打听后得知,教师的意图是让幼儿借此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教师将指导幼儿操作和观察。很明显,这虽是一个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活动,但并不符合科学区域活动的特性。因为科学区域活动必须符合科学探究的一些特征:(1)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科学探究。幼儿要通过观察实物来发现问题,探索过程需依赖直接经验,看到事实的结果就是得出结论的时候。(2)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简约性、试误性。幼儿的探究大致会经历“发现问题—假设—探索—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当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原因不明显或较复杂,幼儿不能得出结论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某些关系直观化、明显化,但并不直接告诉幼儿结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幼儿探究的试误性会降低,探究的目的性会增强。(3)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幼儿可运用的表征方式主要包括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构、泥工、剪贴、角色表演等。而幼儿运用各种方式表征时能够对具体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复验,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经验。在持续运用不同表征方式的过程中,幼儿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深刻。很显然,幼儿操作地球仪时,只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记住知识,并没有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更可能因活动枯燥而丧失对科学的热情。

二、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

三、材料的投放应能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认知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皮亚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大班幼儿好奇心与求知欲强,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行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科学区所提供的材料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大班的幼儿,激发其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如:通过科学集中活动“颜色变变变”,我班幼儿了解到红、黄、蓝三原色两两混在一起之后能变出新的颜色这一现象后。作为延伸活动环节,我们在科学区中新增投放了若干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和棉签、调色盘等,并对幼儿提出了“当个厉害的变色小魔术师”的要求,让幼儿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具趣味性的材料很容易就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他们急于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答案: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又会变出哪种神奇的颜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主动参与,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四、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生活性和环保性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在研究磁铁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区域材料涉及面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利于丰富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参与制作科学区材料的制作,既起到了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思维的作用,还同时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如:我们班的科学区投放有用冰淇淋盒子、一次性筷子、细铁丝、饮料瓶子等制作的小天平秤;用饮料瓶子制作的小沙漏;用果冻盒子和酸奶吸管做的旋转起来变成白色的七色彩色陀螺;还有用来探索“纸桥的承重”所需要的材料如:牛皮纸、报纸、白板纸等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材料都是由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的,成品也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制作的,区域活动给了这些废旧材料一个很好的变废为宝的平台。

总之,幼儿园大班科学区的材料投放要以激发幼儿科学探索为基础,引导幼儿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王银花.浅谈科学地投放幼儿园区角材料《学周刊》2016年30期.

[2]陈丽萍.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教师》2016年29期.

[3]孙钠,杨晓利.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调查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4期.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大班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团体辅导在独立学院思政课大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