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8-08-11纪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3期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

纪菲

口语交际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语言活动。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三国时期,诸葛亮舌战群儒;战国时期,晏子使楚,把想羞辱他的楚王驳得哑口无言;齐国的蔺相如面对凶残的秦王临危不惧、慷慨陈词,最后完璧归赵。西方国家更是把舌头和金钱、电脑并称为人生三大战略武器。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具体来说,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4.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学校也都开设了口语交际课。但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比较低。下面结合我将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存在问题及原因

众所周知,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从语言的发展过程来说,先有口头语言,才有书面语言。一般来说,人从一岁以后就开始学说话,在入学前就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本地方的口头语言,能使用比较通顺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了,而书面语言则是在入学以后,通过识字、阅读、作文等活动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从语言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应比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强。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差,他们不愿意口头发言。如果非让他们发言时,他们往往言不由衷,或抓不住重点,或逻辑混乱、言不对题,而如果让他们以书面表达时,可能会写得淋漓尽致。这都是我们学生的口语能力差所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语言这种相反的现象呢?通过观察与分析,我认为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

1.学生小时候所在的幼儿园的条件有限,幼儿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严重的保姆式倾向,幼儿得不到良好的语言教育。

2.学生的阅读面相对狭窄。阅读可以使学生接受大量的课外的知识,积累素材,丰富词汇。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并不够重视。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人为地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以致知识面窄,词汇贫乏。

3.学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氛围不够,平时在学校里没有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讲普通话的氛围,使学生习惯于方言来表达,造成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距离。

4.家庭语言交流的制约。由于普通话推广不够普及,广大农村家庭在交流时还是使用地方方言。特别是很多留守家庭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多是不识字的老人,根本就无法进行口语交际。

5.受性格的影响。不少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更不愿意抛头露面,平时很少和同学交谈,所以,让他当众发言,就会感到很困难。

6.受自我意识的影响。有些学生谦虚、谨慎,让他们当众发言,他们往往会担心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好,或者自己讲不对,会当众出丑,引起同学的嘲笑,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显得吞吞吐吐,面红耳赤。

7.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学中,我们常看到有些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和个别同学滔滔不绝地交谈,可是,一旦被教师提问时,就会说话不清楚,或无法表达。这是因为小学的很多学生都没有受过当众发言的训练,他们害怕单独说话,更不愿意当众发言。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强化普通话训练,让学生能说。口语交际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无论是阅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都要運用普通话。我们学校还强调是生在校园里都要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良好习惯,而且在交流中能相互纠正对方的普通话,从而克服了不会用普通话交流的难题。

(二)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为了解决学生怕羞,不敢交流的难题,教学中我重视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以笑容面对学生,以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特别对待胆小、怕羞的学生,只要他能站起来回答问题都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鼓励,在这些学生回答为题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学生,也不让其他的学生取笑他们,我耐心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重新讲,逐步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从而使学生养成敢当众发言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想说。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地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这方面我打算采取如下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1)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

①朗读美文或学生习作,学生进行短评;复述故事。

②讲述见闻;扣住话题发表意见。

③根据给定的三组词语,学生通过联想进行口头作文。

(2)结合阅读进行口语训练。

教师利用教材内容、插图、课堂发言等机会,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简述故事情节;概述文意;评价人物;文学鉴赏;表演课本剧等等。

2.口述见闻。让学生把在社会上、家庭中、学校里、班级里,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从电视、广播、报刊中获取的信息选一两条,按一定顺序简单讲给大家听。这样内容丰富,而感情自然,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有力工具。

3.班级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听到或读到的一个故事在班上讲给大家。

4.班级总结会。让学生班干在班会课上把上周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本周的要求,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和评论。

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等活动训练学生当众表演的习惯和胆量。

(四)积累优美语言,让学生善说。词汇量是学生口语表达的前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提高。新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成语和格言警句级优秀诗文,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在口语交际中运用这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非单靠教师一朝一夕的训练就能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只要我们想方设法,认真训练,长期训练,就能使我们的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口头表达一点通
17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