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陶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018-08-11吕桂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吕桂华

【摘要】让学生对诗歌当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入体会,学生受到诗歌的强烈熏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进优秀人格的塑造,这是目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现如今的语文教育中,“陶冶式”的教育模式的地位极其重要,不仅能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变得牢靠扎实,让学生不仅从情境中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加以提升,对主题情感加以学习领悟,情理一致。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陶冶式”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90-02

陶冶教学模式,又称为情知互相促进模式,创建出一种情感和认知到教学当中,塑造一种情感陶冶的教学环境,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并且陶冶情操。这是一种对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加以吸收之后,概括了我国教学工作者教学经验之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情感朗诵,体味内涵美

1.教师泛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在学习诗歌或者是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来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体会,从而促使学生在诗歌中找到审美的意蕴。比如,在对舒婷的一首名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现代诗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朗读重点引导,朗读语调体现出缓慢而又沉痛的心情,对数百年来祖国的贫困和疾苦加以體会。

2.分角色朗读与朗诵比赛相结合。用竞赛机制和角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而得以增强,在诗歌内涵的把握方面变得更加牢固。用小组的形式来合作朗诵,每一个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朗诵,通过朗诵,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角色中,因而真正感悟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二、斟酌“诗眼”,品鉴韵味美

可以从作者思想感情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和关键句当中把握“诗眼”;对诗歌创造出来的形象展开分析,通过联想明确象征意义。另外,对诗歌思想主旨反复锤炼和推敲,因而获得诗眼,对诗歌的灵魂加以感悟,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怀。在教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时,引导学生精准寻找诗眼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对诗眼隐含的意义通过细心品味、反复斟酌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加以挖掘,诗歌中的意蕴和才情才能得以领悟。

比如,杜甫的诗《登高》,整首诗都体现出了一个字,“悲”,成为整首诗的主线,同时也是诗眼,贯穿了整首诗。悲景是诗人的着笔点,通过一系列的“悲伤”过程来对悲凉凄苦以及惆怅无奈的氛围和情调来加以渲染,其寓意比較深院,既有老来疾病缠身的身体痛苦,也有背井离乡、忧国忧民的心理痛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心揣摩和推敲诗歌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对诗人感伤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加以把握。再比如在学习贾岛和王安石的一些诗词时,要对诗人在用词和意境塑造方面的魅力加以体会。在讲授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诗人在运用“穿和惊”这两个字,对险峻的山势,巨流的汹涌澎湃,岩石受到冲击所带来的感受,深刻体会。在向学生讲授晏殊的《蝶恋花》时,对诗人诗句中“凋”字运用的巧妙之处加以讲授。秋天的萧索悲凉,作者心眼之处的伤感,都是通过这个字来加以体现,任何一个字都无法来替代。

引导学生来逐字逐句地赏析诗歌,对关键字句的巧妙运用加以探讨,学生对诗歌的独特魅力能够更加深刻领略,汉字博大精深的特点被学生深刻理解,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锻炼和提升。

三、深入意境,感受境界美

抒情类型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虚实交融,情景结合的形象系统,同时诱发和拓展了审美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意境。在对学生进行诗歌教授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一首诗歌都有独特的意象,如果学生对诗歌描绘出的画面和氛围进行掌握,同时展开丰富联想,对诗歌蕴含的意象加以把握,就能对诗歌内容加深理解。

学生在对诗歌《山居秋暝》进行学习时,要求联想诗句中的“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竹”、“浣女”、“莲”、“渔舟”,通过想象,表达出这些画面。跟美术老师沟通合作,让学生创作这幅山水画。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深刻体会到王维这首诗如画一般的境界。

四、分析技巧,陶冶情操美

分析诗歌表达技巧,让学生对诗歌加深理解,对此,苏教版必修教材也做出了规定。比如《雨霖铃》,诗人描写眼前眼前实景通过“寒蝉凄切”、“无语凝噎”这一个部分来体现,描述了不忍别离却又不得不分开的情景。虚写的部分是“念去去千里烟波……”,体现出诗人对于未卜的前程担忧不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虚实结合的技巧,就能对诗人体现出的孤寂心情深刻理解,同时也才能对诗人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之处加以体会。再比如,《永遇乐·京城北固亭怀古》当中隐藏着很多典故,只有准确把握诗歌当中的典故,作者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才能得到深刻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一个重难点,学生鉴赏感悟能力、审美品位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作用非凡。诗歌教学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同时要对诵读训练加以重视,对于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基调和韵味,要引导学生把握;引导学生对诗眼加以斟酌,品析炼字,推敲锤炼,对诗歌体现出的浓厚诗意有效解读;在意象捕捉方面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诗歌深远意境加以领略,通过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学生对诗歌的赏析和鉴赏,使得诗歌教学达到知行统一并行之有效,这样的话,诗歌的课堂也会变成一首意境绝美的诗。

参考文献:

[1]许桂娟.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25.

[2]王洪宾.中学古代诗歌教学问题及策略浅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3):93-94.

[3]袁晗.关于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3):94-95.

[4]张世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6(10):51.

[5]宋杰.以“性灵主义”构建诗歌教学的审美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32-33.

[6]胡迪.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精读策略的实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08):142+140.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