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作业 促进有效学习
2018-08-11卓双燕
卓双燕
【摘 要】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本文通过作业有效形式的探索,以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学习
数学教学离不开一定的练习,现在大多数教师对课堂练习非常重视,忽略了课后练习,特别是家庭作业的设计。有的教师通常是拿现成的习题集应付了事,大都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上级减负提质精神背道而驰。而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以训练思维为主线,花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基于这一理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巧妙设计作业,促进有效学习”这一论题进行了探索。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自主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作业的质量还愁没保证?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体现个体差异
课标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面对全体,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我们针对学生差异,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要让学生跳跳就能摘到果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也应该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多层次作业,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内容和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应用意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布置作业时可以尝试符合新理念的作业方式,比如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日记、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如数学日记,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认识以后,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篇数学日记,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写出生动的数学日记。这样既能对所学知识有个很好的复习作用,又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优秀的数学日记还可在班级里展出,这样势必会享受到不同以往的满足感。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创新意识
作业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自主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那么无疑可以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二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些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总之,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的设计应突出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巩固训练的同时,也要成为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数学思维品质优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高威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应突出“四性”[J].小学教学参考,2006,1-2)
[3]孙湘文.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