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

2018-08-11何玉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3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平均分

何玉平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富有激励趣味性、思考针对性、开放启发性和精准逻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障。

现谈谈我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经验,有趣味性和激励性

符合学生年龄、思维特征和兴趣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个好的切入口,确立一个好的方向,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天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能迅速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的设计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表内除法》第1课时时,要引入平均分的含义,我针对学生一年级已有的分的经验,设计问题:把6颗糖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积极发言)谁能把这几种分法整理一下?(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如果老师想把这些糖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这种公平的分法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激励学生观察、思考)自然而然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都叫做平均分。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体会到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借以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养成积极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問题的设计难易程度要适中,有针对性和思考性

适度的问题不流于形式,不会索然无味,而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有益的思考,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向往,充满激情,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挑战性,而又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很好地把握问题设计的难度和深度,问题太难太大,学生没法入手;太简单容易,学生学不到新东西,没兴趣。寻找知识“切入点”,更应关注知识的“增长点”,这样学生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也使思维得以深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例2时,学生完成摆小棒和列算式,设计一个问题: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除数都是4,余数是1、2、3,如果此时就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有点牵强附会,如果再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1)余数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一步一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透彻理解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性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10.25÷125”,接着过渡到“10.25÷12.5”,再设问:(1)这道题与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思维转折处设问)(2)你怎样把它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关键处设问)(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规律探求处设问)这样,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强化了问题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的设计要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作答,教师只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到最后的升华。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35+34,有的孩子一下报出得数,师及时引导,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30+30=60,5+4=9,60+9=69)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也能算出这道题?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生1:35+30=65,65+4=69;生2:30+34=64,64+5=69;生3:35+35=70,70-1=69……),这样在问题的激励下,学生开阔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问题的设计要精练准确,有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例如,教学除数是25、125的整数除法的简算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1)一个数除以100,商与被除数有何关系?(2)400÷25中,除数不是100,你怎样使它变成100?(3)除数扩大了4倍,若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为什么?(4)简算400÷25、600÷25、900÷25,各得多少?(5)你能很快算出4000÷125的结果吗?同时说明其算理。这样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简算的算理,提高简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没有问题则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想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平均分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这样做合理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教你学会平均分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
巧求被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