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心中要有“七观”
2018-08-11易亨琼
易亨琼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缺乏家庭辅导的大班额留守儿童,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空间想象、抽象概括、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用
如何实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工作中,我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这节课有哪些不足,如果再教应该作何改进。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做到: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心中都要有这样的七个观念:创新观、应用观、生活观、乐学观、会学观、协学观以及过程观。
一、创新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发现农村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时不积极、不深入,学得很肤浅。即使看优课教学视频或听专家报告也没认真领会他们的精神实质,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去。课后又去加重学生负担—课内损失课后补,甚而以为农村学生笨,反正就这样。我认为这样的教师缺乏的是深入学习,创新学习;缺乏思考性学习;缺乏在教学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光自己在学习时要有创新观,在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在教学中,我常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生活实际,自编例题,改创例题材料,并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上期教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43页的例一,即三位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我就结合那几天收校服钱的事而把例题改为:今天早上我们班晏鹏同学交给我的校服钱是一张100元和一张50元的人民币(一套校服110元),你们帮我列式算一算应找回多少钱?学生们可积极了,立即喜滋滋地列式并尝试计算。甚而学生们还相互提醒:可别算错了,要是把找回的钱算多了就亏易老师了,如果算少了,晏鹏同学不好给家长交代,他家长有可能误认为晏鹏拿一些钱吃买零食去了。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了强烈学习三位数减法的欲望,也让他们自我意识到养成细心计算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生活观(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
学生学习的题材尽可能是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学好数学用处大着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前几天我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改创了例题:我们班52人上去书法室上书法课,每人用的毛笔都是5元一支的,学校购买我们班的毛笔一共要多少钱?
三、应用观(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思考和解决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要常常联系生活实際,用学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缺乏用数学眼光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一个星期日,一个正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女来我家玩。我给她吃重庆磁器口特色小吃——陈麻花时,顺便让她(五年级学生)看看包装袋的说明,然后算一算这工艺有多少年了。她马上用筷子倒过来在饭桌上列竖式,嘴上还念着2017-198=,可是由于用筷子列式看不清楚算式啊,所以她好大一阵都说不出得数来。我提醒她:“可用简便方法算吗?这里的198很接近……”“哦,我知道怎么算了,我们学过这种多减几就多加几……”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她没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只知道考试或做作业时,题目说用简便运算才用简便计算。完全是学和用脱节。
四、乐学观(学习数学很快乐)
“乐学”就是指教师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感觉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我始终坚信: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一切行动的最大动力的源泉。一堂数学课,如果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可以说这堂课已成功了一半。所以我的教学除了特别尊重学生,善于鼓励学生,多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以外还不自觉地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对我们生活确有帮助,能助我们实实在在地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例如,目前我正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出了这样一题让学生帮我算一算:拿200个本子来够不够我们班上每人发4个?(全班52人)当时我真拿200个本子放于讲台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高了。
五、会学观(多种学习方法)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仿学习、创新学习、操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并养成爱学习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一)做记号勾画学习法。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注意能力都不怎么发达,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所以我让学生读题目时养成习惯把重要的字词数字信息等做记号。
例如:前不久学习乘法估算:小红每天吃蔬菜925克,她一周大约吃多少千克蔬菜?学生自己读题目时就已养成习惯把这些重点勾上,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二)自主学习法。学习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带着老师设计的思考问题自己学习。学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在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中,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学习新知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为后面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强的针对性。长此以往,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合作学习法。针对重点,难点时采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在思维碰撞中深刻理解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六、过程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获取的知识记得深,学得牢,而且很有成功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大大争强了,学习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可以说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础。比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要重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还比如教学“1只鸭每天吃200克玉米,一只鸭4天共吃多少克玉米?”这样的乘法问题,要让学生真理解乘法的意义,据乘法意义用乘法解决,而不是让学生误以为这段时间学的是乘法就用乘法解决。
七、协学观(师生协作、生生协作)
“协学”一是指教师要协助学生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化解学习难点。二是学生之间协作学习,合作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习难点,开展合作学习也可在课后成立“互帮互学”小组。我们农村学校,班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加之班额又较大,学习困难生就不少,这时采取优生帮助困难生,既锻炼了优生各种能力,还让优生产生帮助他人的喜悦感,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困难学生也容易听懂优生的同龄的、朴实的语言。也增强他们之间的友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我认为在数学课上老师行为的最高境界是如何协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愉悦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来,如何想方设法地协助学生突破本节课学习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