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是实现高效阅读的必经之路

2018-08-11王贵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群文高效阅读

王贵华

【摘要】做好单篇的读写并轨式教学打好阅读教学的基础;“1+X”式的单元整合教学实现群文阅读;“海量阅读”实现群文阅读的飞跃。以往教学以单篇为主,明显的缺陷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费时多而收效微。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群文阅读应运而生,而且还将随着对阅读重视程度的提高,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因为群文阅读是实现阅读教学的增量提质渠道之一,可以改变阅读教学的格局,可以改变课上读的少的现状,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学习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群文阅读是最接近阅读常态的阅读,是学生学习与生活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比如,外出旅游,要有一个计划,需要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就是群文阅读;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围绕任务要搜集相关的资料,也是群文阅读。这样看来,群文阅读还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群文阅读。如何根据现状开展群文阅读呢?

【关键词】群文 高效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99-02

一、做好单篇的读写并轨式教学打好阅读教学的基础

崔峦老师曾说,单篇教学是基础,是阅读教学的压舱石。有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靠单篇的讲读教学,完全靠群文阅读乃至是读整本的书,是不能完全实现的。但单篇讲读,绝不是抓住“内容”不放的条分缕析,而是要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利用教材教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而是利用“读写并轨”,让学生从读学写、读中悟写,到读写结合,从而切实提高作文能力。这些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语文知识,如汉子知识、词法、句法、语法、修辞、文章写法等等,这些老师不教,只靠学生自己学习,是学不通的;二是一些遇到技能,包括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猜读等,教师不给以适当的指导,学生是练不到位的;三是一些比较强阅读能力,比如,理解词句的能力、分析段篇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对文本做出解释的能力、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教师不以经典的单篇为例进行指导,让学生知其然并能够知其所以然,单靠学生自己去摸索的话,学生是很难练就读懂一篇文章的本领。四是一些实用的作文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描摹事物的能力、基本布局谋篇的能力,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观点的能力等,是要在“读写并轨”式的单篇阅读教学的不断引领下形成的,单靠大量阅读是不能完全办到的。

二、“1+X”式的单元整合教学实现群文阅读

温儒敏教授一直倡导在统编本教材的框架内进行“1+X”教学。统编本教材文章是一组一组呈现的,有精读课文,又有略读课文。我们就可以利用一篇精读课文来教读,其他课文组织成为一组群文作为“X”进行群文阅读。可以根据群文的需要,对教材里的文章进行增、删、调、换。即用教科书上的文章,加上自选文章及人教社《同步阅读》的文章,组成群文来阅读。也可以自行组织群文。依据年段目标,自行组织,以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为线索,自行组织一组或两组进行群文教学。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精读课文来教读,教学目标除了字词目标以外,确定为,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安装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认识到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的写法。然后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让学生明白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然后由《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及《同步阅读》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雪顿节》《傣家风情》等文章组成群文,在对比阅读中,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的同时,体会顺序、详略等写作方法的异同,从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打开了学生阅读视野。无论是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写作能力的迁移,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因而,“1+X”式的单元整合教学是实现群文阅读的基本形式。

三、“海量阅读”实现群文阅读的飞跃

阅读最终是引领学生去阅读整本的书,群文阅读是单篇教读和整本书阅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头是单篇教读,一头是整本书阅读,而群文阅读恰在中间骑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群文阅读是以话题或语文要素为抓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地组织阅读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在比较阅读中,习得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提高对信息的提取、筛选、加工、运用的能力。进而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激发了兴趣,提供了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崔峦老师曾举了一个例子:

人教版里有一篇《东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后记。可以这样组织成一个单元,教读《东阳·童年·骆驼队》,再从《城南旧事》里摘选几个片段进行群文阅读,然后引领学生读《城南旧事》这本书。

这样就比较自然的把单篇教学、群文阅读、读整本书结合起来了,实现了阅读增量提质的目的。

当然,还可以有群文教学到群文课程。比如,阅读《王熙鳳初见林黛玉》,可以读文本,但电影,看京剧。课堂上,文本、音频、视频一一呈现。激发阅读兴趣后,制定阅读《红楼梦》计划,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从而形成了群文阅读《红楼梦》的课程了。

总之,群文阅读只要和单篇教读、读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与口头表达既书面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高效的阅读。因而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群文,一直到海量阅读,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群文阅读再出发》(《小学语文教学》2018.3崔峦)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4]毕英春.让语文焕发生命的光彩[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群文高效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活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