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8-08-11杨丽芳
杨丽芳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前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进步,为我国培养适合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初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包含历史知识教学,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规范初中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作用
引言
素质教育理念是当前我国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观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历史教学蕴含着鲜明的人文特征,其对我国发展历程中各种先进文化、中华文明、优秀人物都有渗透,所以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开展素质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想要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保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知识教学,并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合理的素质教育。由于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
受到应试教育制度和传统教育模式的的影响,教师缺少相应的素质教学观念,其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大都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教授,却忽略素质教育,而现代社会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从理论观念上、办学体制上、考试评估上、课程教材上、教学方法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则出现了推理式、辩论式、程序、图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改革与创新意识已成为现代历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那么就需要加强历史教师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的语言既要准确无误地表达教学内容,又要丰富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对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可以拋开教材,融入教师的声情语调,用趣味性的、幽默的语言像讲故事那样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定的历史时空中,而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如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则运用简练、严谨的语言加以阐明,从而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
二、在历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高兴、学得快乐并学有收益,确实是每位历史教师经常探索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学生乐学,教和学才能产生共鸣,进而使教学教学效率空前提高。如讲到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时,笔者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国劳动人民营造150余年的艺术结晶——皇家园林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并被放火焚烧,成为一片废墟,至今不能修复?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能够通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件、通过租借的手段,步步紧逼,抢去或租借了我国大片的领土,并在中国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把握了重难点知识,并且爱国激情也得以激发,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并自觉地将这种感悟和认识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运用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教育自己,要比老师一味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学习历史是弘扬和继承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三尺讲坛,将历史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上。当七年级学生学习到屈原年轻时就有报国大志、张仲景决心“为人民解除病痛”、玄奘要到佛教的发源地去游学、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有这样伟大理想的原因,在分析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强化正面教育,使学生加深对理想道德的理解,进而把这种认识变成影响个人行为的自觉力量。
三、丰富历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高兴,学得快乐,并学有收益,确实是每位老师经常探索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乐学常把学生带到愉快的心境,使教和学产生共鸣、产生动力和主动性,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初二中国近代史课当讲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时,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我国劳动人民营造150余年的艺术结晶——皇家园林,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劫后一火焚之,成为一片废墟,至今不能修复。为什么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会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伴随各国瓜分和抢夺殖民地的高潮,通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件,通过租借的手段,步步紧逼,抢去或租借了我国大片的领土,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逐步控制了我国的经济命脉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事实教育了他们,“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将永记心间,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支柱。运用此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教育自己,要比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好,他们不但学到了书本中的知识,还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到体验和感悟,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感,培养其爱国主义、团结主义精神,所以历史教师教学中需要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历史教学的形式,采取情景教学模式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从而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河南大学,2014
[2]张瑞娟.论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4
[3]樊惠.初中历史教学美育素材运用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李洪云.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