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出语文课的精彩

2018-08-11蓝剑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提问方式学习素养语文课

蓝剑锋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直接关乎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化下,加强语文課堂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就语文课提问方式进行分析,立足于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

【关键词】语文课 提问方式 学习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172-02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在践行其教育理念时谈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提问都是十分重要的[1]。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运用提问技能,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问出语文课的精彩呢?

一、披文入情,调动思维

题目是文章最开始的部分,好的标题可以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展示作者对文章的掌控能力。正是因为题目如此重要,所以作者也更加重视题目的拟定。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牢牢抓住文题的重要性,借由引导提问的方法,由文章本身入手挖掘其中隐含的感情,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更加真切的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2]。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问题,分别为:(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形成整篇文章的?(2)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主要用到哪种写作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不难看出,以上三个问题均是由题目出发,且贴近文章内容。所提问题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后,可让学生试着说说读后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含意思,进而能归纳出最初提出的问题。如:通读全文后不难总结出,文章是按照空间顺序构成的,主要讲述了作者幼年在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生活、学习的故事。为了更直接表达内心情感,作者选择使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为了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提问:我们对在学习前进行的猜想和课文实际内容是否一致,若有出入是哪个环节造成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简单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找到答案后,学生对于文章本身及作者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由此一来,整节课节奏适当,学生们紧跟老师思路,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不拘一格,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牢牢抓住学生好奇的点来开展课堂教学则是教师应当解决的问题[3]。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点呢,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提问的形式或者所提内容更符合其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不能局限与传统的机械式的提问方式,提问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使学生知道答案,更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学习《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首先由文题入手,提问题目中的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死海?死海不死这个题目本身不是矛盾的吗?既然不死为什么又叫死海呢?几个问题抛出后,想必学生对于这写问题的答案也都充满好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课文的研读,若对其中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终于理解了死海的形成原因以及其被称之为“死海”的缘由。《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本身属于较为枯燥难懂的说明文,在写作方法上也没有引人入胜的修辞手法,但是由于课前巧妙的提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不懂的地方还能相互协作共同找寻答案,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富有趣味性。由此可见,巧妙的提问能够激发兴趣,帮助课堂高效开展。

三、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在构思文章时,不进行直接的叙述,对于表达的思想也避免直抒胸臆的方式能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也为读者预留较大的想象空间。基于这种思想,在设置提问时,为了勾起学生好奇心,也应当善用转弯思想,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即教学中所说的“曲问”[4]。巧用“曲问”艺术在教学大家中并不少见,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讲解中就巧妙的加入了“曲问”方法,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直被视为教学典范。例如文中描述愚公时说到“愚公年且九十”在这句话中“且”字的用法比较特别,也是知识点所在,钱梦龙先生在提问时并没有直接问“且”字的意思,而是转向去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自会疑惑老师为什么会问愚公九十几,在译文后才知道“且”字在这里应译作“将近”,而愚公真实的年龄也没有到九十岁,而是年近九十。另一个例子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一句中的“孀”、“遗”二字,钱先生也并未直接询问二字意思,而是转问邻居小孩帮助愚公移山,小孩的爸爸同意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由此及彼,掌握“孀”、“遗”二字的本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曲问的方法既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还能培养其转化能力。

直接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提问,对于不是很明朗的问题,不妨以直接了当的方式发问。就以《孔乙己》这篇文章为例,文末说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在叙述上本身饱含矛盾,即所说的不直接的问题,而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可以抓住问题关键,直接发问,为什么要说孔乙己“大约”死了?这其中又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而为什么又要说孔乙已的确死了?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可知,之所以说大约是因为文中的“我”也没有看到孔乙已死亡的确切信息,而说其的确已经死了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孔乙已必然没有活路。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在行文中对词语用法的考究,通过简单的一句话及表达了对孔乙己的惋惜更说出了对那个吃人的社会的不满。

要想在语文课堂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也应当注意使用技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要选好角度,为了使提问角度更适宜,对于某一问题可以进行多角度发问,提问的方向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多角度提问还能使学生发散思维,长期教学实践发现,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能够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提问时尽量避免判断性问题以及怎么做这种固定化模式的问题,而是根据所学灵活设置问题[5]。例如在《海燕》一文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明确全文结构一般会直接让学生简述文章结构,讨巧的做法是可以将整首诗看作是三幅生动的画卷,让学生描述每幅画卷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由文字到画面的迁移能力,还能使学生清楚了解文章结构,是为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法。

其次,控制所提问题的难度。课前提问的作用是要学生帶着问题学习课文,经过读书及思考环节后,学生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题目时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若题目太简单,学生没有探究的欲望,问题唾手可得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问题太难学生望而不及又失了探究的热情,甚至还可能使学生有挫败感,不利于后续的学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对于深奥的问题可以深入浅出,或者在探究前进行引导,这样往往收获较好效果。

再次,要注意问题的坡度。心理学领域将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解答距。简单来说就是问题与答案之间是有一定距离,而解答者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跨越这段距离[6]。按照距离长短可将其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别为初级,学生根据所学就可对答案了然于心即为初级;第二级别为中级,对于这一级别已经不能简单的由过去所学推演来得到答案,而是需要进行适当变化和调整;第三级别为高级,该级别的问题是要学生通过综合过去所学,同时发挥想象、推理等综合能力才能找到问题答案即为高级,最后一个级别为创造阶段,它是在高级阶段的发展,学生要回答该级问题就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同时结合已经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根据学生情况选择适于大部分学生能力水平的问题,同时设置一两个拔高题提升能力。

最后,即要控制提问的密度。有研究显示,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约有44%的提问为无效提问,这就表示将近一半的讨论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没有效果,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脚步照猫画虎,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一共叙述了几件事,这些事都和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中,前半部分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即使争论清楚具体有几件事,其对于主题的理解也不会更深入,反而可能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最后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类似于这样无意义或者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的题目,不仅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探究、发散思维的能力,问题过于密集也使得教师缺少归纳、总结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所以设置问题时,还应巧妙设置问题密度,将问题、讨论以及讲解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最佳授课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正确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在设置问题时,既要满足教学目标,还应兼顾提问艺术,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将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其最大共用,真正通过问题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提问展现语文课本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龙玲,周玉观,邓李梅.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7(34):25-26.

[2]夏倩,赵蒙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基于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探索[J].教育参考,2016,10(05):92-97.

[3]郝亚迪,胡惠闵.从课堂提问看学习机会的公平——基于Z市初中生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02):64-70.

[4]周佑.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S1):142-144.

[5]葛美红.巧抓要点妙设问启发思维促发展——浅谈小学语文提问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20(08):53-55.

[6]曹森晓.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查与误区分析——以杭州市六所小学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23(03):28-31.

猜你喜欢

提问方式学习素养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谈启发式教学的技巧
让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闪现智慧光芒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
试论中职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