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育人价值

2018-08-11刘春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3期
关键词:黄河育人学科

刘春花

【摘 要】李政涛《教育常识》中指出: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把种子从土壤里拔出来,而是为它创造适合生长的条件,以唤醒并赋予其内在生长力的方式,让灵魂的种子自己长出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地理教学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有用,因为地理课程内容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建立的时期,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地理课堂中的育人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育人价值;地理课堂

学校的育人价值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要教给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学会做人。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發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从而阐述了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初中地理在整个初中学科中属于小学科,各个地区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把地理加入到中考的行列,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即使这样整个社会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发展,实现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地理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做好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005年印度洋海啸中,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充分利用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她迅速认出了海啸即将到来的迹象,从而挽救了大约100名正在泰国一处海滩上的人。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以及相应的地理技能。地理学科主要包括两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用于生活和生产。在地理课堂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导入、知识各个环节、图片、材料等都要进行精心地准备,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黄河》这一节内容时,设计了六个模块:感黄河、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析黄河、治黄河,通过黄河的景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气势磅礴;通过诗句让学生了解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交流总结黄河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地图,充分让学生分析黄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根据总结出来的原因让学生自己总结解决的措施。要育人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新时代的人,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在冬季气象预报会预报寒潮预警,而夏季会预报台风预警,这些知识通过地理课堂的学习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理解,明白为什么。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便于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

二、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将时空和地域的复杂关系表示出来。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地图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地图:景观图、气候图、河流图、政区图、地形图、饼状图、柱状图等等,每一幅地图都传递了一些地理信息,地理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自己先研究地理书中的每一幅地图,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让他们从图中寻找信息,从第一节地理课开始,就不断地训练,重视地图的阅读,学生的能力就可以提高。例如在研究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时,课本选择了松花江、黄河、长江、西江四条河流,让学生充分读图,从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从中获取了:1.南方流量大、北方流量小;2.南北方汛期都在夏季,北方短、南方长;3.北方河流有两个汛期;4.长江的水量最大;5.北方河流有结冰期,南方没有,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从图中获取。在初中地理课堂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对于地图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公民的思维能力也有很重要的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西莱辛格和格德曼认为人的三大类能力是:“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地理学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区位特征。在初中阶段,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主要通过地图来呈现,重视地图的阅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生存的现代公民意义很大,对于促进生产发展作用很大。

三、重视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中学地理课程是中学各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功能在于不仅能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付卖弄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形成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正确行为方式的地理价值观念,从而具有21世纪所需要的参与中国与全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基本素质的公民。在地理课堂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更重要的是重视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学习《黄河》这一节时我们要传递给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由于人为地破坏植被,导致黄土高原泥沙淤积严重,导致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增加,从而导致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导致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通过对黄河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清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树立环境意识。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落实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主阵地。从我国当前的学校教学实际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地理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凭借和运用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因此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研究课堂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地理学科沦为副科,并逐渐被边缘化的条件下,我们更要坚守我们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对他们成长有用的知识,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猜你喜欢

黄河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