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探究

2018-08-11吴传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

吴传文

【摘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倾向于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中职数学相较于传统数学更具备专业性,中职数学的使命,一定是服务于对应专业的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结合目前中职数学的现况,本文对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的数学教学以及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研究,以便数学课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专业学习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17-02

一、明确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明确是职业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职数学的教育也不例外,这有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对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有明确的指示: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数学思维;培养工作所需要的有关数学计算、工具使用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有关中职数学的教材基本都涵盖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不能很好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专业学习服务的问题。因为在中职类学校,不同的学校会根据自己学校数学教学的目标、知识的层次以及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开设不同的数学课。现实中存在的这些差异无异于增加了中职数学的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的难度,不同数学课程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和考核方法,无法将数学课程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进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具体挖掘服务学生的专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中职数学教学需要扎根于具体服务学生的专业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必须对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该专业所涉及的专业问题的解决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进入专业之后的应用能力。

1.中职数学课程服务于会计专业的分析

会计专业与数学课程的关系相当紧密,两者之间的连接点也很多。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主要涉及数学的部分概念以及简单的加减乘除百分数等,比如基础会计中涉及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概念与数学中的几何概念相对应;财务会计涉及的固定资产折旧法中的年数总和法与数学中的等差数列相对应,并且还要求学生对求和公式达到熟练的掌握和应用;成本会计涉及的分配方法中的代数分配法与数学中的多元一次方程组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中涉及的转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时分别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的知识去定义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则更为复杂,需要学生考虑不同税种的法律规定、会计的知识和数学的计算方法,并且将三者灵活的运用在一起,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基础以及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思维能力。由以上可见,数学课程的教学成果将直接关系到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等差数列知识的传授可以用会计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来进行演示,如利用年度总和法,假如一台价值6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寿命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求五年中每一年的折旧额。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解决,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套用公式:(单位:万元)

首先算出第1年折旧额为(600-30)×5÷15=190,

然后算出第2年折舊额为(600-30)×4÷15=152,

继续算出余下三年的即:

第3年折旧额为(600-30)×3÷15=114,

第4年折旧额为(600-30)×2÷15=76,

第5年折旧额为(600-30)×1÷15=38。

在学生进行公式套用后,可以让他们观察这些公式运用后的结果,5年的折旧额分别是38、76、114、152、190,其中五年是38,而相邻一年的折旧额恰恰相差38,实际上这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首项和公差是相等的,并且五年的总和为570。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完全可以不用死背公式,并且这些数字都是有实际意义的,不是单纯的数字。这样一来,学生以后碰到相同的情况既可以将所学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不会枯燥和死板,又可以挖掘出数字背后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这样的效果才是作为教师最愿意看到的,也是学生最愿意得到的。

2.中职数学课程服务于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分析

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而数学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概念以及方法,比如说代数结构、代数方法、图论等。代数的结构与方法主要运用于计算机的运算、可计算性、计算复杂性、网络以及通信等领域;而图论作为数据结构和数据表示的理论被用于研究操作系统中的死锁问题;而计算机中近年来较为热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则主要涉及数学中的支配集和覆盖集。由上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成果。

例如:以下是结合计算机数学专业课所涉及的材料(专业课教师提供)以及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后制作成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教案,具体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数学专业课进行课程安排时,根据上表进行安排,一定要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过渡与连接放在首位,达到数学服务于专业课的目的。对于教学的顺序不必过于拘泥,先用的可以让学生先学。

3.中职数学课程服务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分析

机械制造专业与数学的联系同样相当紧密,比如在《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中涉及一个有关车外圆单位时间待加工工件转过的距离公式,公式中就涉及到切削的速度,m/min或者m/s;待加工工件的表面直径d,mm;待加工工件的转速n,r/min。公式中主要涉及的是待加工工件的周长,利用数学知识中的周长计算来实现每分每秒加工待加工工件需要移动的距离总和。另外在机床和工具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几何形状或者几何面的配合,比如车床主轴的锥孔和前顶尖锥柄所涉及的圆锥面配合等等。这些都是数学知识在机械制造专业的应用,现实中还有很多,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基本上所有的零件都是基于几何图形设计的,数学中勾股定理的广泛应用可以解决专业中所遇到的大量的几何图形的问题。

4.中职数学课程服务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分析

传统的中职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实际应用想脱离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主的将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意识,并去解决专业问题,从而达到既使学生的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提高。比如,在数学知识中有关于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像的讲解,在电子技术应用中有正余弦交流电路的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两者相结合。如在某个交流电路中,存在正弦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其电压的初相角是π/3,电流的初相角是-π/3,那么说明电压比电流超前2π/3。通过这样的传授,将数学理论和电子应用技术相结合,一改传统的纯数学理论式的教学方式。

三、服务学生专业的中职数学基础课程与各专业特色融合的改革思路,使得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数学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的完美融合可以凸显中职的专业特色以及满足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改革已经到了必须提上日程的時候。这场改革需要涉及到资源和师资力量的相互平衡,即课程教材中数学和专业的内容要协调全面以及课程的安排要合理。对于教材的内容必须立足于中职教育的专业特色,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差异,利用模块化的数学教学内容,灵活的与中职专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满足不同的中职专业课程的体系需要。对于学校教材的改进不能马虎,需要将学校的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聚集在一起,大家沟通总结并设计一套系统的专业性较强,联系密切的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思维,这要求在数学教学时结合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只有在将数学知识不断灵活的运用的前提下,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这种方式的培养会使学生在不断的能力提升中对数学产生兴趣,促使他们自主的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去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也使中职数学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四、结语

数学课程的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应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中职数学教学和专业特色相互结合,并且服从中职教学和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关系,从这个关系出发既可以使专业课具有数学的理论和意识,可以使数学具有专业课的特色,两者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中职教学如何服务专业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承强.中职数学与“电工电子类专业”专业课有机结合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0).

[2]严惠龙.适用于专业课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J].职业教育.2013(6).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