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8-11陈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陈非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技术性课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越来越重要,信息能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课程纳入到教学规划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更好的找出解决策略,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文章主要探讨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信息技术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81-01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并不属于高考范围,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时安排少,甚至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其它科目的成绩,会将信息技术课时调换成其它课程,学生的学习时间严重不足,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其次,学校硬件设备落后。上文中提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因此对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然而很多学校将财力都集中在其它高考学科中,忽略了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导致硬件设备严重落后,甚至一些学校在高三时取消了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机房的建设、维护也难以为继。最后,信息技术师资缺乏。很多高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配置不足、专业素质欠佳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招聘条件较低,薪资福利均比较低,甚至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的,这种师资不足、专业素质不佳的问题会直接影響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所用的信息技术教材都是针对已经具备相当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的,即教材的起点是默认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所高中里既有城市学生,也可能有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由于可以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可能从小学就已经开始接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较为扎实;而一些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却相对不足,甚至一些偏远山区的学生从未见过计算机,对于这些“零基础”的学生而言,现行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就不适用,学校、老师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定位存在较大差异。

(三)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纳入高考范围,再加之硬件建设落后、师资严重不足,导致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落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理论、轻实践。老师、家长、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纳入高考,即使进行考核,也是遵循传统的考核模式,认为只要掌握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即可,很多老师为了节约课时,往往直接省略了操作步骤,学生上课也仅仅是进行机械式的模仿,谈不上实践操作。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由于老师个人专业素质欠缺,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多采取单一的“先理论、后演示、再实践”的方法,整个过程都是老师的单向传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受专业能力的限制,很多老师只能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固化知识的教学,学生无法接触到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上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社会、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均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比如教育部门要对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与完善,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予以规范,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统一性。其次,加强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教育部门、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建设,扩大机房规模,定期更新计算机软件系统,注重硬件设施的维护与保养,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二)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老师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做全面的了解,采用分层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学生按照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为基础扎实、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B层则为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学生,C层则为“零基础”的学生,针对不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等均分层设置,使得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均保持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上述的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均比较适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老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应用。此外,还可以加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例,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更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最后,灵活运用教材。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十分迅速,老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准确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教材活学活用,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

学校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招聘门槛,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师入职后要加强职业培训,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还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技术指导。老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更新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科教学需求。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涉及到多个基础性学科及其它领域的专业知识,各个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实现有效的学科整合。老师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合作性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周彩萍.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与教学,2015(6):194-194.

[2]王丽梅.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31):177-178.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