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

2018-08-11青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教学建议问卷调查

青君

【摘要】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文章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态度,划分出学生类型,争对不同类型学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找出影响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提出教师应根据高职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 学生类型 学生心理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55-02

一、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总体概述

中高职《应用数学》的课程定位: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如电子、电工等)和专业课服务;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培养人的文化素质,为学生的就业、转岗与继续深造提供平台。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学生内心不重视这门课程,缺乏积极性,学习态度消极,课堂效果不理想,这些问题对职业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已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有的学校甚至压缩和取消数学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加强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职能,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情况,提出教师应根据高职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建议。

二、高职学生对待应用数学的心理态度划分情况调查

我们设计调研问卷,将学生划分学生5类型,不记名问卷调查,对54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各类型的人数分布为:有5人为A型——因其他原因而弃学;170人为B型——想学学不懂;220人为C型——学得懂不想学;140人为D型——想学也学得懂,12人为E型——想更深入的学习,调查结果基本服从正太分布(如图),对于A组和E组所占比例很低,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亟待解决的B,C两组学生的问题。

三、中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心理分析

首先,對于B组——想学学不懂型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心理特征是:

1.缺乏自信:他们在接触数学难点知识时内心总是急于否定自己,认为学不会代表自己就比别人差。

2.内心看不到希望:因为基础薄弱,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

3.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仅仅因为一个阶段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中学数学差,大学继续差是合情合理的,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4.心理情绪不稳定:这类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抑郁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学生心理资源,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

其次,对于C组——学得懂不想学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心理特征是:

1.学习意识不清:认为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不受学生重视,不想学习,不愿思考、不求甚解,混个及格就可以;心想到了大学就应该好好轻松,培养社交能力,交友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学习可以“放一放”,错过数学学习的最佳时期,从而失去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心理目标不明确:这部分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没有规划和了解,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能学多少算多少。

3.归因老师,不认可老师的教学方式:认为老师对数学课程教授方式没有吸引力,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不能将数学更好的融入专业,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框架,影响了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数学学习的动力。

4.认知能力不足:这类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有待提升,如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而学生自己不知道,总以为自己学的很好,不需要再巩固和梳理,自我感觉好,但是在测试和练习时才发现自己收获甚微,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四、以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建议

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并不顺畅,多数在学习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B组和C组学生,所占比例高,学习潜力大,而大部分老师知道因材施教,却不知他们更需要的因课程心理体验施教。

对于B组学生,建立自信比知识本更重要,教师要分层教学,给他们设置低一点的教学目标,同时给他们准备相应知识板块的导学案和辅助资料;把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给以提示,帮他们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这类学生是愿意学习的,可以准备一些公式和概念知识,这些知识过程简洁逻辑性不强,只要他们去专研都能够有所收获,比如微积分,可以要求他们记忆求导和积分公式,靠公式变形逐步进行微分和积分运算,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原理,但是他们能够直观的运用,对增强信心有很大帮助,总之老师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他们的学习感受,给他看得见的未来,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对于C组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提升兴趣是关键,可以设置一些校内外的数学活动,鼓励他们参与比赛争取获奖,比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这类同学需要明确目标,需要别人帮助其定位,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结合自己和E组学生的差距,给自己的学习和就业做个规划;同时,教师要结合实例进行教学,从实际提出问题,最好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题型,使数学服务于专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定期接收学生的匿名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内心想法在教学中做出适当调整。

五、结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C组和B组学生而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信心、学习毅力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高职生的心理,消除学生畏惧学数学的消极心理状态,根据高职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林高标,林叶舒,胡海建.从人本主义看教师潜能的开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9):44-46.

[2]M﹒克莱因.西方文化的数学[M].张祖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谭立云,贾敬,闫守峰,王涛,王文祥.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21).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教学建议问卷调查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