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8-08-11刘小容
刘小容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标准高度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人文知识丰富,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罗其中:或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的勤劳智慧;或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或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巨大的辉煌成就,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或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教育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让学生去感知、体验,才能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多读、熟读,感知人文知识
语文教材无不积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为人的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底子。如《爱迪生》的勇于冒险、坚韧不拔的品质;《一定要争气》的进取心、求知欲;《将相和》的宽广胸怀、团结协作;《回声》好奇心、求知欲;《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可爱的草堂》、《林海》等文全方位使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资源;《参观人民大会堂》、《山间又响马铃声》、《南京长江大桥》让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些为民族解放、为祖国富强而立志献身的伟大人格和情感;《八角楼上》、《一夜的工作》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昌盛而做出的无私奉献、感人肺腑的事迹……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好素材。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品读、凭借语言文字再现人物形象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在不断地读与评中感知人文知识,感受其中心境、人品,从而接受熏陶,接受任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品味词句,体验人文精神
叶圣陶说过:“辞的情味,可从好几个方面去辨认,有的应从字面去推敲……”可见语言蕴含的情味。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在反复品味中才能体验。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文章,可以运到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所描绘意境、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感受写景之美、状物之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语文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感受人物行为美、道德美、思想没美、品质美;在教学寓意深刻的文章,可从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入手,去领悟主要内容,再深悟文章中的事理,鉴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如《落花生》一文,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花生的好处和父亲的话,使学生知道父亲是希望我们“要想花生那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学生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做人道理。那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情况,说说哪些人虽然外表不美,但心灵很美,是学习的榜样。学生于是各抒己见。有的说:“张海迪下肢瘫痪,却战胜病魔,并学会针灸技术为人民治病,是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的说:“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谷文昌,人民的好儿子雷锋……他们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也美,处处为人民着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班上同学、干部,学校的领导、老师,甚至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哪些人是学习的帮样,哪些人不能学。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悟”得心中的榜样,学习的方向,懂得人应该做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三、自然迁移,培养素养
理解语言文字,获得知识,通过体验懂得道理,还要启发学生主动向自然和社会现象作学习迁移,使他们从小立志“改造客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种子,为终身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1.树立理想,乐于奉献
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理想的早期孕育。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孔融让梨》等课文,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造这些人物的高尚形象,把他们的思想行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从小立下雄心壮志,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努力去做有益与人民,为人民利益,为社会的进步乐于奉献的人。
2.执着追求,不断创新
孜孜不倦,勇于思考,执着追求,不断创新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为培养人文意识提供了空间。大量的内容可以为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意识作用。《爱迪生》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发明成果上千项,靠的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半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伽利略不为旧传统所囿,勇于创新,来一个《让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违,向传统与权威挑战,不怕讥笑和嘲讽,这是要有甘冒风险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相应的心理承受力。对于小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就要从小养成会思考、学习提问、永不满足、执着追求的创新精神。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基本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潜能。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挖掘素材,注意培养学生真善美丑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人类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使学生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生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势态,富有创新和发展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