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2018-08-11韩静
韩静
在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早已不在是急于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学生走的被动学习的局面了,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种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疲倦。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师们都在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绪和智力始终保持一个高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也就是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主体验性学习,使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教起来也轻松多了。还有要注意的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也要因课的类型而定,不同的课有不同的创设问题的切入点,以下就是在自己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自认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颇见成效,特总结如下:
(一)从课题入手,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课题就是问题的一个入手点,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一课,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教学的重难点,这个我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汇报,再把课题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寻找答案解决教学重难点。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我们教师也夺去了孩子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而且课堂结构也很清晰,直奔课题解决重难点。
(二)从文本内容出发,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合理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从文本内容出发,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如:我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提炼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如:①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②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③如何治理好黄河?学生抓住这几个问题去学习课文就容易理解多了。
(三)从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入,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上学期我执教《卡罗那》一课,我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老师、同学们给予卡罗那真挚的爱的时候,学生无法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当你有了困难或是生病的时候,无论是和你闹够矛盾有过误会的同学还是其他人都来帮你一把,问候你一声,送上一句话语……都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学生立刻就回答道:我感受到他人给予我的关爱、温暖……进而很多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那种真挚的爱,并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了不少例子,使课堂达到了高潮,使课堂上升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如:在教学《乡下人家》时,学生在体会出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后,我为了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写法,我又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作者为什么把下乡人家这样一幅幅普通的生活场景描写的这样美呢?”学生就会联系到理解文章时体会到的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他的善于观察、体验……紧接着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看板书感悟发现,总结出了作者按空间和时间交叉顺序的写作方法。
(四)从文本“关键点”切入,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抓住文本中那些表达精炼、道理深刻的关键词句,是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的关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锻炼。在执教《搭石》一课时,我抓住文中“搭石,构成一道家乡的风景。”这句话,創设问题情境,说:“作者眼中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那它到底独特在哪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呈现出来的美的画面,这种搭石带来的美丽风景及画面背后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灵美。
由一个个案例可以看出: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上教师用一个个像鱼钩似的“?”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课堂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关注他们的个性体验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地在课堂中、实践中多发现、多质疑、多阅读、多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在小组思维碰撞交流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为孩子提供了一种环境支持和思维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挥再创造。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在挖掘教材中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多种能力。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