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在日常地理教学中的培养与训练
2018-08-11陈星
陈星
【摘 要】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和紧迫任务的今天,在针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題,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人文素养培养进行基础研究。深刻认识到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紧迫性、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乡土地理;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使得在中学各学科的教育内容中,应向学生渗透的人文精神被无端地剥离,只剩下干巴巴的知识传授训练。中学地理教学除了传授地理知识、技能外,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心理教育、品德培养、人格塑造等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在中学教育实践中,人文精神教育并未真正地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失去了理想信念,失去了奋斗目标,缺乏纪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尊敬师长,因自己过分的要求被父母拒绝而痛下杀手,因迷恋网络游戏而偷盗抢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心痛的同时,也应该深思如何改变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可能更多地演变为了一种“人文知识”的传授,而未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本人通过地理教学实践认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一、充分挖掘乡土地理材料,丰富人文素养知识
乡土区域是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土地理材料形象直观,能给人以亲和感,能使学生对家乡产生感情、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乡土地理材料设计问题情景,学生“有话可说”,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容易激发学生恋乡的情结和思考的欲望。因此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的降水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云霄江滨桥头,在洪水期和枯水期时的水位高低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再如,必修一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节课,我请学生分组深入本校学生宿舍,教学楼,卫生间等进行考察,研究我校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提出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全球合作意识,善待生命,尊重客观规律,做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能源的人。
二、运用乡土材料做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多渠道收集乡土地理案例材料,设计成典型的教学案例惊醒分析,解释案例与相应的知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地理案例教学时,应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在教学中,说明“工业集聚”原理,课本中提供了“主讲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案例。学生对此感到比较陌生,且资料不够全面。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漳州云霄光电产业科技园开发的案例,不但能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原理的特点,学生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直接、间接地去领略家乡美,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和人文意识。
三、开展研究性实践活动,强化人文素养
教育评价和应试制度的一些局限,致使很多学校只重视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积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三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内容标准中,有很多标准和活动建议主要基于对乡土地理的研究。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标准之一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活动建议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调查研究活动,对所在城区道路早晚高峰、学校周围的白色污染等进行观察分析,并寻找解决办法,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当中逐渐建立人文意识。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参观农田、搞公益活动等,唤起学生追求道德情感、审美情感、追求心灵完美的情感。
四、开放式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开放式地理教学中,教师尊重和鼓励学生开放式学习,学生学习渠道多样,积极性得到发挥,容易引起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欲望,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如讲到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汽车站的情况。我问:“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别的乡镇来的,若家在陈埭、马铺等地的同学,要回家,应到哪里去乘车?”学生回答:“汽车站。”我接着问:“若要去火田、竹港等地的同学呢?”同学们同样回答:“汽车站。”接着,我补充讲解:同样,如果要从陈埭、马铺等地去火田、竹港,也必须到汽车站来转车,这个汽车站联系着我们云霄县各乡镇的公路运输。我们校门口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云霄县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将地理知识和人文知识有机结合,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让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校的过程,更要关注人文精神的养成,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秀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养成.科学时代,2012(5)
[2] 王前新,卢红学.《职业教学质量构建机制与保障体系》,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