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方法的探究

2018-08-11谌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词语语文教学

谌娟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文本中的每个词语都极富有伸张力和想象力的,它承载着写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情感倾向等,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好依托和载体,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巨大宝库。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效果。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工具书、书中注释释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一文时,文本中的“蹩脚”、“考究”、“阔佬”、“通融”、“窘况”、“妙不可言”等词语,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通过查词典的方法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对学生了解作者刻画老板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形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查字典时还要注意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和“我见相如,必辱之。”中的“辱”在字典中的解释有:羞辱,使受到羞辱,玷辱,谦辞、表示承蒙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也不同,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选择用哪个意思更为贴切。

二、比较、分解词语释义

在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如:《白杨》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一句,其中的“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由树及人,借物喻人,感受作者用以神传情、意境深远来体现感情的波澜。这样,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对文本的理解,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比如:重临:重新来临。喧闹:喧哗热闹。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工作。通过这种多个单字字意的组合,学生能更加快捷简明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三、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释义

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几乎每个词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根据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时可以灵活地采用“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来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来替换与之意思相近的新词,以联系旧的知识来启迪新的知识。如:《梦想的力量》一文,“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一句话中,要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可以找出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也刻不容缓、急不可待、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等。这样,既能深刻地理解词意,又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释义

经常听老师们说,理解词语和句子是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只能会意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彩色的非洲》中“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意思相近但用词不重复,文中能体现这两个词的还有“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学生通过上下文的阅读,感受到词语的含义,体现到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美。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要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五、动作释义法释义

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理解“咀嚼”、“看呆”,学生在理解时遇到困难,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咀嚼的意思,也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理解,最贴切的是引导学生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学习骆驼咀嚼的样子,直观生动地理解咀嚼的意思,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感受描写中饱含的情感色彩。

六、借助图片、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释义

在教學《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景象,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随之出示课件,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对它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如此赋予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训练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还享受了审美乐趣。

理解词语可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相融合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用词,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教学中只要找准切入点,形成词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为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服务,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词语语文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一枚词语一门静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