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渗透浅析

2018-08-11熊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熊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应该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进行德育价值定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起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典及精髓等进行系列整合,将其融入到小学德育工作中非常必要。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规范其文明行为,而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其文化自信。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文化根基

文化即“以文化人”,即教育人、影响人和感染人,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心灵。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创新性。当前,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不少小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品质等受到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良表现。有些学校盲目提出各种形式主义口号,开展了大量的德育活动,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层面对德育工作目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德育工作内容把握不够全面,德育开展途径选择也不够科学等。从本质上来讲,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正确科学的文化引领。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典及精髓等进行系列整合,将其融入到小学德育工作中非常必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更注重对人思想的改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还不能全面理解“人生”、“价值”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人生观等教育过早。因为在小学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对幸福、责任、金钱、良心等概念有了初步认识,而这些认识恰恰是日后形成独立人生观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忽略了这些教育和引导,日后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很难。因此,在小学阶段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让他们学会做事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

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当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学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另一方面,又难免会受到现实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就小学生行为表现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文化自觉的意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规范其文明行为,而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其文化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的路径选择

(一)分学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只有按照规律办事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按照学生身体及心智发展的成熟程度,具体分为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按照纲要的具体要求,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启蒙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低年级学生要知道一些传统的文化节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组织开展不同文化内容的班会或文体活动,如元宵节的猜灯谜、赛诗会;端午节的“端午情怀”手抄报、“浓浓中华情”文艺汇演;教师节的“老师,您辛苦啦”演讲比赛、“唱给老师一首歌”演唱会等,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此外,低年级学生还需要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传统礼仪,如见人问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视频播放以及家庭实践活动等,让孩子体会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并能够亲身实践,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与低年级相比,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以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例如,高年级小学生不仅要知道一些传统节日,更要知道节日的文化内涵,包括节日的来历、习俗、经典故事以及与国外节日的对比情况等。在经典诗文赏析方面,要能够理解作品大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及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述评其社会影响等。因为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族精神的凝结,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此外,要培养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逐步提高其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相关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主要路径。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里,积淀为一种文化基因,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小学德育课堂的重要教育影响作用,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及手段。此外,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内容。如语文课中的诗词欣赏、文章解析;历史课中的人物介绍、事件背景;音乐课中的经典名曲欣赏;美术课中对美的认识;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拓宽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增强校本特色,多角度多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三)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水平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先教有所长。一位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原则及道理。小学教师是小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时刻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感、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文明有礼,谦虚待人,以身作则,努力争做学生的好老师和好榜样。学校也应该将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文化修养等作为学校的重头工作,树立典型,强调示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队伍。

(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融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需要做好批判性继承与综合性创新的融合、传统文化知识传授与现代人文精神弘扬的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