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2018-08-11王庆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生本教育

王庆云

【摘要】在“生本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刻理解“生本教育”理念,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老师要积极地踏上教育改革的大道,树立全新的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本文认为教师是一个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课堂调控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共同学习者。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互教互学的关系。

【关键词】生本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 互教互学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17-02

生本教育最初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十年研究,生本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是时代前进的趋势、历史发展的潮流,“生本教育”的理念在吸收传统“师本教育”先进之处的基础上,发展了崭新的教育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方法论。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刻理解“生本教育”理念,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教师观

今日的老师要主动走下知识的权威与神坛,积极地踏上教育改革的大道。首先,先进的教育必定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与为学生的具有生命意义的发展而设计,担负“灵魂塑造者”这一光辉又艰巨的责任。此外,如今的教师已不仅仅是“教书匠”,新格局下,教师会自发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而不断学习进步形成“我要學”的氛围。越来越多的教师会踏上成为教研型、专家型学者的道路。美好愿景的实现必然依赖于新时代的教师书香相伴、丰厚积淀,广泛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专业性强的杂志;其次要行知结合、多多实践,把先进的理念和思考的精华付诸;最后,要集思广益、互通有无,教育者的真诚交流毋庸置疑会促进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

二、教学观

教学需从哲学走向科学。教育要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之上。自古至今,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中国从孔子到陶行知的教学论都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西方从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人的教学论也都是哲学取向的,众多大家对以往教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面对新的,针对每一个受教育者因材施教形势,教育者更应关注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的理论。

同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相比,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只有很短的历史。在美国或受美国影响的西方国家,教学心理学也就是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发展”理论和发现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接受学习模式;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与转化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教学技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和基于学习条件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技术。“生本教育”全面依靠学生,依托学生自身,针对每一个个体来进行教育。“生本教育”在深刻领会‘教育就是要对人进行限制的同时,给受教者以自由,让他们用自身的积累、认知去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儿童观

生本教育提出的“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要真正认识未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

儿童是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教育的根本动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个性、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以此为出发点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发地热爱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抛弃以前的填鸭式、强迫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其自然、茁壮成长。

四、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互教互学的关系。教什么和怎样教,都是有规范的。生本教育使教师又可以有个性化了的处理方式。如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打破了以往教材、教参至上的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教材,对教材有所取舍。由此可见,教师是一个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课堂调控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共同学习者。

生本教育唤醒的不仅仅是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和潜能,同时也唤醒了教师内在的激情和潜能。它解放了束缚在学生身上的枷锁,使得学生们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收获,提高能力。它也让教师们认清了教育的意义所在.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使得教师们可以运用更灵活的手段、更多样的方式,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台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互尊

教师要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撒下求知的种子,谆谆教导,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中国的古代先哲孟子有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基于生命平等的人格平等,要求建立互尊互重的师生关系。

1.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法律赋予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2.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学生是有情感、有活跃思想的人,同教师一样也有自尊心,有尊严。

3.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树立某种情感价值观,提高某种能力,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了就了事。教师应根据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

4.学会欣赏、赞扬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都有值得为人称道的地方。只要教师真心关爱学生,真心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师生就会互尊互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那种权力型、服从型的师生关系再也行不通了,而应构建、倡导平等、民主、互尊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小受到民主的训练、平等自由的启迪、互尊博爱的熏陶,长大后运用于社会,运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国教育才有希望,中国未来才有希望。

六、结语

总之,在现代素质教育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这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更新自身观念,不断的更新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健全和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时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苗亚芹.浅谈师生关系[J].农家科技,2011(6):107.

[2]李明友.素质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新课程学习,2012(8):128.

猜你喜欢

新型师生关系生本教育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消解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