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
2018-08-11袁辉毛顺宇
袁辉 毛顺宇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确立了“1个主要内容+7个坚持”的理论框架,系统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论题,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与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完美结合、凝练升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灵魂。在《资本论》这部政治经济学巨著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堆积的商品入手,分析了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确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据此对资本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详细解剖,最终“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即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与危机,会被一个更高的社会阶段所取代,在那个更高的社会阶段,将真正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个性自由”,这是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努力追求的初心。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我们要坚持发展乃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的判断。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要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新时代和新常态,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市场经济是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管理体制在发挥作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积累规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实现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原理、提高利润率和积累率的方法、竞争与垄断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都同样适用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学习它们,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回应当代中国的关切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贯主张“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强调把历史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在增长速度、发展方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等方面均出现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地回应了这些变化和变化中的问题,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研判和解决时代关切的成功典范,也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应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的发展不但要为了人民,更要依靠人民,依靠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对症下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扫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部署实施“新两步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就是要稳中求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凝聚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孕育成长的肥沃土壤。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比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契合,应当继承和发扬。而在有关新发展理念的系列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娓娓道出中国底色和文化底蕴,比如创新发展,我们有改变世界面貌和状态的3种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协调发展,我们有《二程粹言》里的“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绿色发展,我们有孔子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开放发展,我们有张九龄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共享发展,我们有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逐渐形成的直接养分。从毛泽东同志“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和《论十大关系》,到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步走”、“两个大局”,从江泽民同志“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須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到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都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凝练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