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2018-08-11邓兴
邓兴
【摘要】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实验者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于治疗四肢骨折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四肢骨折;效果
常见的四肢骨折分为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其中上肢骨折主要分为肱骨髁骨折、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Colles骨折,下肢骨折主要分为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胫腓骨干骨折。随着近些年交通事故、高处坠伤等事故的不断发生,四肢骨折患者也逐渐增多。患者骨折后多表现为患肢肿痛、骨骼畸形等等功能性障碍,最终导致患者行动受到阻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收治66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选择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最终治疗效果确切,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66例四肢骨折患者,本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进行对比。参照组患者:男17例,女16例,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7.4±4.7)岁。实验组患者:男15例,女18例,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8.2±4.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均满足(P>0.05),可对比分析。纳入标准患者同意参加实验并签署协议、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治疗前,为明确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给予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CT检查以及x线检查后,观察患者骨折处是否出现肿胀症状,方法: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对其使用消肿止痛类药物,当患肢肿痛症状消失,给予手术治疗。
1.2.1给予参照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具体方式:使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明显后,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做出切口,长度约为10厘米左右,将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对患者使用钝性脱离方式,将患者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脱离骨膜,使用c型x线做引导,恢复患者骨折部位,插入钢板,适当的调整钢板的位置,使用螺钉固定插入钢板,缝合切口后包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对其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训练。
1.2.2给予实验组患者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具体方式:(1)加压钢板:为患者选择适合的加压钢板,需要对手术前的x线显示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患肢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臂丛麻醉给予上肢骨折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给予下肢骨折患者。医护人员想帮助患者调节体位,使患者身体处于仰卧状态,将患者的患肢摆放至合适位置。(2)闭合复位:判断患者骨折处的实际情况,对实施适当的力度进行复位。患者出现轻微骨折情况,可通过克氏针对患肢进行固定,为后续能够方便钢板插入,需要观察患者骨折处周围组织情況,进行相应处理。在距离患者骨折处较近和较远的位置做出两处小切口,然后将骨折处周围肌肉、皮下组织依次脱离,将骨折处暴露,通过C型臂透视下进行复位,后插入合适的钢板,将两枚螺钉在较远位置和较近位置分别拧入,对钢板进行固定。手术结束之后,积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患者产生静脉血栓症状。在适当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运动频率、强度通过x线反应情况适当加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治疗优良率、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愈合时间,进行记录。
1.4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优患者没有出现骨折畸形,无压痛现象、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治疗效果良:骨折部位出现轻微内翻或外翻现象、有轻微压痛现象、肢体功能有些许障碍;治疗效果可:骨折处有外翻或内翻现象、疼痛感明显、肢体功能有明显障碍治疗效果差:骨折位置有严重的内翻或外翻现象、有剧烈疼痛感、肢体功能尚未恢复、生活无法自理。注: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66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临床效果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愈合时间选择t检验,以(x+s)形式表示,P<0.05,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的患者数量为29例,治疗效果良患者2例,治疗效果可患者1例,治疗效果差患者0例,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3.94%(32/33)。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数量为17例,治疗效果良患者7例,治疗效果可患者6例,治疗效果差患者3例,治疗效果优良率为72.73(24/33),差异有分析价值(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分析价值(P<0.05),见表2。
3讨论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本身受到撞击、坠落等外力的作用,致使其骨骼发生断裂、损伤骨骼周围的软组织神经,通常情况下,软组织损伤严重。由于患者骨折之后,伤患处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对其肢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四肢骨折部位较为特殊,有丰富的末梢神经,在平时的行动当中,其活动程度也相对于频繁许多,如治疗不当或治疗效果不理想,都会对患者日后的行动能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当患者出现四肢骨折的情况,必须给予复位固定治疗。但是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的是螺钉内固的治疗方式,患者需要承受非常剧烈的疼痛,不仅如此,术后除了需要较长的时间愈合之外,还很容易因为感染引起其他并发症,患者愈合时间较长,而患者愈合的时间越长,对患者的恢复越不利,给患者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阻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且由于其固定程度更好,避免断裂骨骼与钢板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骨骼恢复,此外,由于螺钉外固对钢板加压,可避免骨骼发生位移,对患者的恢复更加有利,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已经将原有的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取代。本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相对于参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减少。
段虹昊,何蔼民,魏登科等人的研究认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容易恢复,恢复时间较短,与本研究结论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有显著效果,可减少患者恢复时间,进而提升临床有效率。此研究结果和段虹昊,何蔼民,魏登科等人研究成果大体相同。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升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