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018-08-11朱亚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体性阅读教学学生

【摘 要】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概而言之,就是始终要贯彻“主动”二字。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

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

1.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有价值的阅读内容。比如:中学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对鲁迅的文章不是很喜欢的。他们更多的是偏向散文,抒情化的文章、小说,还有诗词。这时,老师就不应该去干涉他们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去进行阅读,尊重他们的选择,满足他们的愿望。比如:在我实习的一个高二理科班中,有一次我给他们上阅读课,课前我先让班长做了一个调查,收集到的意见是他们想在阅读课上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欣然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在那堂课上,我和学生互动得很好,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真正达到了师生对话的目的。

2.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利用工具书,查明课文中碰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并把它记录在笔记本上。也可以结合上下文,真正理解和掌握词语的“语境”含义。

理解词语之后,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思想脉络。包括:文章的体裁、题目的含义、课文的结构层次、主题思想、表达方式、中心线索等。这个阶段是整个阅读阶段的中心环节,也是关键环节。

3.利用导语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营造和谐民主、宽松、平等、合作、主动阅读的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良好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高中课本上的文章《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述说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以愉悦的心情来接受文化知识,而当说到关键处时,教师却停住了,学生还急于想听,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悬念或者提几个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加强了学生要阅读的迫切性,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将学生更加有效的纳入阅读的轨道上,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由于教师精心设计引导,营造学生想学的氛围,全班同学都兴趣昂然地边读边思边做学习笔记,实现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二、自主交流阅读方式

1.激发学生“评”

学生议论完之后的答案,这时老师可以激发学生来评论一下文章。教师可以将以往的“参考答案”变为“言之有理”,答案由单一性变为多元性。老师的答案不在是权威的,唯一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基础上,师生可以共同总结答案,这样就达到了师生共同对话的目标。比如《田忌赛马》教学中,当学生知道了田忌失败和胜利的原因后,于是,教师问“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再一次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孙膑,因为他足智多谋,乐于帮助人。”有的说:“我最喜欢田忌,因为他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想法却很有新意:“我喜欢齐威王,因为齐威王不以势压人,自己是国王,田忌是他手下的臣子。田忌居然敢赢国王的马,齐威王并没有把他杀掉,很宽宏大量。”这样的深化评价人物凸现了课文课程标准提到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2.引導学生“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的东西,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已学东西的印象。学会阅读必须归纳掌握学习方法,方法掌握了,使学生终身受益,才会形成学会学习能力。如《田忌赛马》一课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学完后进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就有学生说:“我是从题目入手,知道课文是写‘赛马;再读课文知道谁与谁赛马,进行了几次赛马,每次结果怎样?第二次田忌为什么会赢,采用学具摆‘马操作实验、讨论等。”最后师生总结归纳出阅读记事类文章的方法,从题目入手,边读边思考找出人、时、地,事情起因、发展、结果、人物之间关系,叙事脉络、感悟人物品质或特点等。

3.开导学生“联”、“注”

所谓的“联”就是将本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类似的课文,或者是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通过联系起来比较阅读。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通过联系比较,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这样,既有利于学过的知识的巩固记忆,又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研究,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春》,两篇同为朱自清的散文,只因为写作的背景不同,给人的阅读感受也就不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学生通过比较作者写作的感情基调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以很明确地把握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主题思想,一个是爱国情怀,一个是对生命的激情和希望。这样,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脉络和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怀。

所谓的“注”,就是让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对课文的疑难之处与或者个人有不同看法的地方,加上批注和评语。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大胆评论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文示读程序过程基本环节一样。不同之处,说明文在析疑阶段,把重点放在说明对象的性质、说明方法的辩识和说明的逻辑顺序理解和把握上。议论文在析疑阶段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找到论点、论据,准确理解把握课文的论证方法上。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又是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的爱上阅读、爱上语文,真正从阅读中吸取到受益终生的营养,这样才符合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

【作者简介】

朱亚丽,学历:本科,职称:中学初级,从教10年,研究方向:高中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主体性阅读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