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教学合格人才培养

2018-08-11戚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人才培养措施

戚磊

【摘要】当前我国计算机类人才培养面临较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计算机类人才需求始终较高,就业空间一直很旺;另一方面反映出的结果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不断下降,就业单位的层次和待遇不断下滑,计算机类专业对口就业率很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计算机人才培养没有特色。因此计算机类专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人才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84-01

一、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问题

1.大数据背景下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宝贵资源。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设计制订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是关键。

2.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以往的实践能力过于强调学生对各种应用开发工具的掌握,很少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增长的专业知识间的矛盾

各专业的知识总量一直在增长,特别是信息领域,其知识的增长速度更快。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将知识的灌输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应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多种教学形式的相互补充与平衡

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等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新的手段。然而,这些新的学习形式由于自身限制,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习形式结合起来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

二、构建“校企双主体”“3+1”准职业人培养模式

1.培养准职业人

“3+1”准职业人培养新模式是依托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构建而成,规定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在企业实习一年。其中第1-4学期作为基础素质教育阶段,通过开展专家讲座等形式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及丰富多样的职业管理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岗位,建立学生自我认知评价与职业规划的意识,具备职业发展理念,认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树立长远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依据国家对信息大类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的课程规范要求,不断夯实学科基础。第5-6学期作为职业定位与发展阶段,通过模拟实际职业场景,采用项目式教学,完成高效、优质的专业课授课与实训,把行业企业的工作状态、工作方法、工作意识和管理方式引入课堂,实现专业技术技能的全面培养,同时通过定制化的素质提升课程或活动,针对不同的岗位技能需求,提升职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第7-8学期作为岗位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阶段,安排学生前往行业内优质、规范的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并给予学生全面、有效的实践实习指导与服务,最终实现学习与就业对接,完成高质量就业。

2.打造“双师双能型”混编师资团队

学校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选派一批学术水平高且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兴通讯选派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专业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学校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6-12个月,学习当前新技术,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中兴通讯工程师也应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培训学习,甚至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尽快适应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采用具有企业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集体备课、试讲观摩、内部培训等联合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推进措施

1.成立校方和企业共同按1∶1比例组成的计算机专业教指委

充分听取用人企业需求教指委由校方副教授以上职称、企业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行业发展方向、经济社会需求、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调研、分析、研讨等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校企要求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文件,并监督、贯彻执行,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推荐。

2.建立具有学校特色和计算机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共同开发专业和企业需要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具有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特色的人才培养教材体系,根据学情、校情和企业需求,打破传统教材框架,将企业生产实践融入教材,融入教学全过程,开发、修订、出版与计算机专业联系紧密的校本论著。在校本论著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和职业要求,多方位整合,形成灵活、实用的教材,并围绕教材开展教学。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厂入校,并在企业主导建设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开展教学,学校、企业共同主学生学习提供尽量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校企深度融合。

4.引入多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资格证书

采用校内计算机专业学历教育与企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计算机专业资格认证,多拿技能证书,学生可以将相应资格证书置换为学分。

5.加强教师角色转变引导

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企业,在“双师型”能力方面实现突破,并开展“双师”认定,建立技能型计算机专业教师人才库,在晋升晋级、工资待遇、考核考评等方面向人才库教师倾斜。

四、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业变革及产业的变化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很好的应对这些新的变化与形势,在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时,就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主动去改革、去适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爽.校企合作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西安郵电学院学报,2010,15(04):152-156.

[2]王承君.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12):13-16.

[3]叶梦雄.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130-131.

[4]胡荣,黄樱.复合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22):28-30+35.

猜你喜欢

中职计算机教学人才培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实用能力的策略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