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领导力的研究与开发——以现代领导力的柔性化趋势为视角
2018-08-11张敬
张 敬
女性领导力的研究与开发——以现代领导力的柔性化趋势为视角
张 敬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近年来,领导力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与领导客体(被领导者)的持续互动,即隐性的柔性领导力在慢慢替代传统的硬性的领导力,这是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领导客体的素质提高紧密相关的。而女性领导者自身的特质与行为方式与这种隐性的柔性领导力相通相容。抓住时代机遇,顺应发展趋势,将女性领导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所长,在当下领导研究中尤为重要。
女性领导力;柔性化;组织结构;领导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公众的社会需求也由以往的生存型转为现在的发展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1]。同样地,在领导领域,被领导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自主能动性和创新创造能力也更强。这时,领导者不能再采用以往的领导方式,而应该适时地转变领导思维、改变领导行为,让被领导者欣然接受组织的任务与指令。而领导者也应该在意识到领导力由刚性转化为柔性、显性转变为隐形的前提下,不断关注被领导者的内心需求。
女性领导者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气质和领导优势恰恰契合领导力在当代呈现出来的特征。因此,本文以现代领导力的柔性化趋势为视角,探讨女性领导力与领导力柔性化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探讨我国行政领域女性领导力的开发路径。
一、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女性领导者(这里主要指在行政领域)是在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凸显并不断发挥作用的女性群体,国内学者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女性领导者的品质研究,比如准确的直觉、敏锐的洞察、亲和的性格等;或者是单方面研究柔性领导力的趋势、应用与未来前景,并未把两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
实际上,女性领导者身上的亲和力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这种亲和力恰恰是柔性领导力的核心所在。比如亲和力中温柔与善良的品格,这让女性领导者在领导领域具备天然的性格优势,同级领导者们愿意帮助她,下级被领导者们愿意服从她,女性领导者可以依靠本职位之外的非权力影响力来辅助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见,研究与开发女性领导力可以为女性领导者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空间,同时也说明了女性领导力与柔性领导力的相融相通,为实现领导力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
如前文所述,以往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女性领导者善解人意的工作方式,待人接物的柔性体验等其固有特征上,然而关于柔性领导力与女性领导力之间的关联研究却很少。因此,以现代领导力的柔性化趋势为视角来挖掘女性领导力的开发途径与存在价值对丰富领导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 现实意义
女性领导者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所带来的领导效果是男性干部所无法达到的。因此,组织要逐步转化对领导干部性别的偏见,渐渐认识到女性领导者在组织机构中的重大作用,客观保护女性领导者被提拔被重用。
同时,女性中较为突出的社会活动能力、哲学思维能力、知人善任能力以及安抚下属能力等都是女性领导力中的柔性化组成部分。对女性干部加深关注,使政府有更合理的结构、更柔性化的方式,利于实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大对女性领导力的关注度,切实转变对“女流之辈”的偏见,不仅可以提升女性在我国参政议政群体中的比例,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文明进步的不断追求与协调发展——女性权利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同步,女性的利益需求得以满足。
二、 柔性领导力研究综述
1978年,国外研究者开始关注柔性领导力这一概念。率先指出柔性领导理论概念的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加里尤克尔等人,他们指出柔性主要是围绕领导的适应性、变化性和有效性而衍生出来的与硬性相对的领导力。“柔性领导是对内外部环境持续变化所做出的应激反应,领导者们需要在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各种环境中寻求平衡。”[2]而曼佛雷等人将组织结构、价值观、人际关系、精力、行为和权力这六要素纳入到这种柔性领导力的构成中来。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组织管理的实证分析上,从心理学等角度阐述柔性的产生过程。
我国学者杜玉先指出:柔性领导,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并获得心理认同,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领导行为[3]。而贺善侃教授依据领导力发展的最新趋势指出,新世纪的领导观呈现出三个重要趋势:简约领导,柔性领导,平民领导[4]。整体来看,国内学者根据时代变迁对关于领导力的柔性化趋势重要性认识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女性领导力和领导力柔性化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
三、 女性领导力研究综述
表1 女性领导力研究的基本问题
学术界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初领导力的研究已经开始,而在20世纪70年代领导力研究中的性别主题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5]。美国学者罗宾斯将领导风格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民主型和参与型”和“专制型和指导型”,他认为女性领导者属于前者。他指出,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是组织的弹性变化,传统的僵硬的指令型组织已经过时,敏捷灵活、团队精神以及信息交流才是新型组织的特征所在。所以,女性领导者由于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使她们在很多情况下能够脱颖而出[6]。
女性领导者在各项工作事务中更容易做到联系群众,沟通上下级,善于利用非权力影响力(鼓舞、激励、指导、协调等隐性的方式)为组织赢得信任感。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还在分模块进行,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化理论,专家学者们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阐明对女性领导力的理解,但是女性领导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女性领导者的魅力特质研究。台湾知名学者黄丽蓉把女性领导者的特质归纳为五个方面:互动型的领导风格、组织关系呈包容性的蛛网状、全面而多元的思考方式、授权与团队建立、重视员工的教育与成长。另外,她还指出,女性领导者的性格品质、形象特征以及感性认知使得她们在庞杂的领导结构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7]。二是女性领导力的提升途径研究。从相关的期刊文献来看,学者们对如何提升女性领导力颇感兴趣,如注重因材施教、树立女性人才战略观,坚持兼顾效率、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并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成长激励、优化环境等机制。加强调整男女两性角色规范,营造民主、健康、积极的组织环境和工作氛围,为女性领导者的成长积极助力。
四、 女性领导力与柔性领导力的联系体现
1. 关注人本领导
柔性领导力的本质不是单一地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办事,也不再一成不变地只注重组织绩效、只关注组织目标,而是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下属的心理需求与工作需求,尊重并擅长倾听下属的整体性意见,力求在不破坏组织目标与组织愿景的前提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 实施互动领导
柔性领导力的作用过程是:交流—理解—互动。它的存在,使得组织充满温度与活力。它可以启发人、鼓舞人,通过沟通协调多方利益,使组织活动或工作流程得以顺利进行。女性领导者善于做沟通工作,为组织和成员搭建互动桥梁。
3. 旨在可持续领导
中国科学院领导力研究组认为,持续领导力就是指领导者通过激发创新、提高效率、统筹兼顾等策略来追求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的能力[8]。可持续领导力既可以统筹各项需求,又可以协调多方利益,有助于构建美好社会、和谐政府。
柔性领导力的意义在于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是组织的活性源泉。而女性领导者善于引导与启发的能力也会产生长远的领导效果,近期看是实现组织目标,长远来看是在培养被领导者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在自主发挥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同时,为组织的发展做出努力并实现人生价值。印度女总统帕蒂尔是尊重群众、务实低调的女性领导者;宋庆龄是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女性领导者。从上述两位杰出的女士领袖可见,女性领导者含有的柔性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她们做出的决策和实施的管理方式更具有民主性,很少的情形下才采取独断的做事方式;其次,女性领导者具备更加敏锐的直觉与观察力,能够发现很多潜在的细节问题,亲历亲为于细节之处,并能身体力行;再次,女性领导者在处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冲突关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五、柔性领导力视角下的女性领导力开发
(一)女性领导力的柔性化开发
1. 发挥女性领导力的柔性基因
女性独有的信任感和亲近感是柔性领导力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这种柔性“基因”正是女性领导力所具有的特征。而将这种柔性力量发挥得恰到好处,需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刚刚进入一个组织时,可以发挥自身的亲和力优势去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关心体恤有畏难情绪的下属,及时援助困难下属,善于倾听下属的声音,及时对下属的需求做出有效回应;其次,组织凝聚力的增强应该由女性领导者来通过非权影响力和无形亲和力来实现;再次,利用自身优势,形成诚信领导力,使下属对组织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在已有的良好人际关系基础上,在组织的内部形成一定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2. 挖掘女性领导力的潜在优势
女性领导者单单靠自身的品格魅力来管理和领导下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照其他领导者,积极弥补自身不足,挖掘领导潜质,学习男性领导者当机立断的能力,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性别优势,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以及领导艺术,在复杂多变的领导环境下做到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二) 女性领导力的开发路径
全面培养女性领导者的道德素养。女性领导者的开发重要的是道德素养的培养。首先,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树立人民干部好榜样;其次,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有拼搏进取的精神,时代赋予了领导者巨大的责任与使命,女性领导者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勇做弄潮儿。
努力发展女性领导者的行为能力。各项行为能力对于女性领导者政治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女性领导者能力的开发包括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战略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明确规定:要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与决策水平,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9]。服务与管理在组织中缺一不可,在具备服务大局意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女性领导者总揽全局的战略性思维,是提升女性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途径之一。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性思维对组织的内部活动、外事活动以及合作活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为女性领导者,自然亦不可落后。
尽力发扬女性领导者的自身优势。女性领导力的开发还应该注重发挥民主、亲民的优势,面向下属,对“民意”负责,塑造平民领导的新形象。发扬女性领导者的优势,克服女性领导者的劣势,不断充实,不断进步,将女性领导者的地位与认识提升到一个相对客观而正确的层面上来。
[1]杨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1):143-146.
[2]贺善侃.解读和谐社会领导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7-80.
[3]杜玉先.现代柔性领导的固有特征[J].领导科学,2002, (23):38-38.
[4]贺善侃.时代呼唤和谐领导观[J].探索与争鸣,2007,(3): 4-7.
[5] 蒋莱.女性领导力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5.
[6] Robin J Ely. Gender The Power in Demography[M]. New York: Women’s Social Construction Identity at Work, 1995: 128-169.
[7]许一.女性领导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7,(8): 20-21.
[8]中国科学院领导力研究组.持续领导力研究[J].领导科学,2009,(4):25-25.
[9]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J].中国妇运,2001,(6):9-9.
(责任编辑、校对:刘俊萍)
A Study on Female Leadership and i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Leadership’s Flexible Tendency
ZHANG Jing
(School of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in Weihai, Weihai 264209,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dership has focused on the const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eadership subject (the leader) and the leadership objects (the followers). That is, the traditional rigid leadership is slowly changing to the implicit and flexible leadership.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leader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of women leaders are precisely compatible with this implicit and flexible leadership. Therefore, seiz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and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s, women leaders can maximize their strengths in the present. It’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present study of leadership.
female leadership; flexibilit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leadership effect
D630.3
A
1009-9115(2018)04-0117-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4.020
2018-03-07
2018-05-15
张敬(1993-),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